李逵故事与李逵现象-太阳集团tyc5997

在我看来,李逵作为一个人物形象,无论是作者对他的刻画还是他形象的意义,在《水浒》人物中,都只能说是中等,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一些。可看明清文人的评论,李逵成了他们的宠儿,金圣叹甚至说出了“《孟子》的‘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’,正是他好批语。”更有甚者,把有关李逵的内容单独编纂一册,称之为《寿张文集》。而这个所谓的“寿张”,也不过是李逵偶然路过寿张县,强行当了不到一个时辰的县长,这群文人就因此而用它来代称李逵。明清文人的这种独特审美情况,我把它称为“李逵现象”。
 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《水浒传》中有关李逵的内容。
  一.李逵出场
  李逵是在和酒店老板的无理取闹中出场的。
  当时宋江刚和戴宗认识,正准备喝酒联络感情。酒店伙计来找戴宗,说是只有他能管住的李铁牛在闹事。戴宗下去,不一会就带了一个“黑凛凛大汉”。几句闲谈后,宋江问他为什么和店主人吵闹。李逵道:“我有一锭大银,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,却问这主人家那借(应该是“挪借”)十两银子,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,自要些使用。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!却待要和那放对,打得他家粉碎,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。”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,金圣叹批了好多评语出来,选取其中第一句下的评语:“第一句讨大碗,第二句便说谎。写得奇绝妙绝。”我们常说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但看金圣叹们的评语,却只能得出“旁观者糊涂”的结论。不懂却胡扯,应该是好多文人的毛病吧?所有赌徒之所以沉迷于赌博,是由于他们都觉得头家那里的钱都是自己寄存的。李逵是赌徒,他当然也是这种心理。金圣叹们不是赌徒,因此他不懂这种心理。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,李逵立刻拿钱走了,连喜爱的酒都不喝了。当然是去了赌场,也很快输掉了十两银子。只不过这一次输了后的李逵却耍赖,不但抢回了十两赌本,还顺便拿走了头家的银子。在和头家们打斗时,再次碰到了宋江和戴宗。金圣叹在这里的评语里出现了两次“天真烂漫”,在他看来李逵这里的言语就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所“沾污”的小孩子的语言,当然也是他喜欢的那种小孩子的语言。宋江当然再次解决了他的问题。回去吃菜、喝酒。宋江看李逵的吃相,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吃饱,让伙计切几斤牛肉,伙计说牛肉已经没有了,只有羊肉。李逵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把菜汤泼在伙计身上。在正常人看来,这实在是无赖之极的恶棍才做得出的行为。但金圣叹却来了一个“妙绝”(说实话,我有些不知道这货当时是怎么一种心态。但就凭这种心态,他被腰斩二十次都是他应得的)。吃过羊肉后,他去讨鱼,惹事后和张顺大战两次。亏得宋江、戴宗解围,一起结识了,再回楼上,和张顺占位置,吃酒闲聊。来了一个歌女,李逵嫌她的演唱妨碍了自己说话,打了她一下,结果头上受伤。这一段,金圣叹评语中最常见的是“天真烂漫”,也就是他觉得李逵可爱,是由于他“天真烂漫”。当然这个“天真烂漫”,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天真烂漫”,而是完全按照当时他心意做事的一种心态。
  二.李逵探母
  到了梁山的李逵,看到宋江从老家接回了爹,听到公孙胜要去看娘,他也动了回家探母的打算。宋江要他遵守三件事才允许他去(这样的约法三章,在后面李逵的有关章节,几乎都出现,这已经成为了说书人心目中,李逵这类人的常用套路),他答应后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在沂水县西门外看追拿逃犯的榜文,当然其中有他,但他却不知道,还站在那里听。这情节很熟悉,鲁智深在逃离时,也曾站在追拿他的榜文前张望。这应该是当时说书人表现没有机心,也没有文化的粗鲁人的套路。亏了宋江安排的朱贵先发现了他,把他拉离了人群,拉到了一个酒店。朱贵问他怎么走的早却到的迟,李逵的回答很有李逵特色:“便是哥哥分付,教我不要吃酒,以此路上走得慢了。”知道这酒店是朱贵兄弟朱富开的后,李逵开了酒戒。一直喝到四更天,这才吃了些饭食,从小路到他家去。在路上,他从“露草之中,赶出一只白兔儿来”,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。山上既然有老虎,有白兔当然更加合理。他追赶这白兔,就有些孩子气。这样的事也只有李逵这样的人能做。但金圣叹却把这一细节上纲上线,说什么“大孝合天,则甘露降;至孝合地,则芝草生;明孝合日,则凤凰集;纯孝合月,则白兔驯。闲中忽生出一白兔,明是纯孝所感,盖深许李逵之至也。”文字功夫确实不错,排比用得连我都觉得过瘾,可这种表达后面的思维却正是文字狱的基础。一件很普通的事,他们能联系出许多的道理,并且这种联系,正反两面都可以。所以我常想,害死金圣叹们的“文字狱”其实就是他们这样的“文化”人自己编造而成的。
  李逵追丢小白兔后,碰到了一个大汉,这就是李鬼假扮的李逵。李鬼碰到李逵,现在几乎都成了打假的广告语。他们交手,结果不用想都知道,李逵给了李鬼的腿上一刀,搠翻在地。本来要杀,听李鬼说他家中有九十岁老娘时,书中写道: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,听得说了这话,自肚里寻思道:“我特地归家来取娘,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,天地也不容我。罢!罢!我饶了你这厮性命!”这种思维方式在李逵的生涯中很少碰到。这么一番思索后,李逵放了他,还给了他十两银子。当然李逵放李鬼也不是要他学好,而是“只我便是真黑旋风;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!”,也就是在李逵看来,打劫不是什么问题,问题在于李鬼打劫的水平太差。
  李逵继续上路,走到一户人家,看到一个妇人,卖饭吃。妇人答应给他煮饭,淘好米,煮上饭。李逵上厕所时,却看到李鬼走了回来,妇人开后门迎他进来。两人说起了经历,听说李逵在家里时,他们打算杀了李逵,取了他的钱财。李逵听到后,怒火中烧,杀了李鬼,妇人却乘机逃走了。李逵收拾妥当后,饭也好了,他从“李鬼腿上割了两块肉,把些水洗净了,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;一面烧一面吃;吃得饱了,把李鬼的尸首抛放屋下,放了把火,提了朴刀,自投山路里去了。”现在的读者看到这样的细节会觉得恶心,但这其实就是我们先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一种生活状态。本来在人吃人的社会,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的,可我们民族的聪明人却想用礼仪来防止这种行为,甚至还放出了什么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之类的狗屁来。
  李逵和他娘的对话,和他哥哥的对话,真是一家人的声气。外面再凶的人,在家都会回到原样。他哥哥生气出去后,李逵怕他哥哥找他麻烦,在床上留下五十两银子,背起母亲上路了。但出门后,“怕李达领人赶来,背著娘,只奔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”。这个细节真实吗?非常真实。李逵肯定比他哥哥厉害很多。但亲兄弟,从小怕了的哥哥在外人眼里多怂,可在他眼中都是很厉害的哥哥。这种思维也李逵才能有,因为他单纯。看上去他是杀人魔王,可他整个人却很单纯。走到晚上,母亲渴了,要水喝。李逵在“岭上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,把娘放下,插了朴刀在侧边”,自己去找水。好不容易找到水,却没有盛水的东西,他到泗州大圣庙里,找了个香炉,洗刷了半天,“挽了半香炉水,双手擎来,再寻旧路,夹七夹八走上岭来;到得松树边石头上,不见了娘,只见朴刀插在那里。”这里的叙述很精彩,写的对象实在只能是李逵,孩子气的李逵。他娘让他找水来喝,他就一门心思去找水来,没想到和母亲一起去找水。那么长的时间,又是在深山老林里,等他回来,发觉母亲不见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他到处寻找,在一个洞穴里看到两只小虎“在那里舐一条人腿”。他知道那就是他娘的腿,他杀了四只虎,“也困乏了,走向泗州大圣庙里,睡到天明。次日早晨,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腿及剩的骨殖,把布衫包裹了;直到泗州大圣庙后掘土坑葬了。”大哭过后的李逵,在下山时碰到了猎户。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,却说了杀虎的经过,并引领猎户找到了四只老虎的尸体。众人领他到曹太公家,在喝酒庆祝时,被李鬼的妻子发现。曹太公设计活抓了李逵。这消息被朱贵知道后,他兄弟朱富设计,在李逵被押送到县城的路上救了李逵,也引得李云上了梁山。
  三.李逵杀殷天锡
  晁盖和宋江都受过朱仝的照顾,都想要朱仝入伙。可朱仝却甘心做配军,不愿意上梁山。他也确实得到了所在地官员的照顾,尤其是那个小衙内,特别喜欢朱仝。朱仝当然也喜欢这个孩子,常带他玩。而这却成了梁山逼他上山的一条路。具体是在朱仝带孩子出来后,让雷横和他寒暄,却让李逵偷走孩子。然后雷横假装帮他一起追,在离开州城一段距离后,让李逵斧劈了孩子,断了朱仝回去的路。读这段故事,我总觉得不舒服。不是由于叙述故事的残忍,而是总觉得这时的梁山好像变了晁盖他们定的基调。就比如强逼朱仝入伙这事,梁山头领们做事连王伦都不如,王伦还不强迫杨志入伙呢。被强逼的朱仝当然非常不高兴,他不能责怪晁盖、宋江,尽管他们是决定这么做事的人;他只能怪罪实际操作的人,杀了孩子的李逵。因此在众人劝说时,他放出话来,绝不和李逵在一起。这样,李逵就不得不暂时离开梁山,住在了柴进家里。
  恰好在这期间,柴进高唐州的叔叔,被“知府高廉的老婆兄弟殷天锡”占了花园,还被打了一顿。连气带伤,眼看性命不保。柴进要去看看,李逵也随他去了。在他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后,柴进叔叔去世了。在丧事期间,殷天锡并没有放过他们,在约定好的日子,带人找了过来。柴进和他们理论,殷天锡反叫人打他。李逵听他说要打柴进,冲了出来,从马上拉下殷天锡,打散了他的从人。等柴进想劝时,他已经打死了殷天锡。柴进只好让他先回梁山,想用自家的“丹书铁券”,承担这件事。这样,“李逵取了双斧,带了盘缠,出后门,自投梁山泊去了”。
  四.李逵和罗真人
  戴宗第二次去寻找公孙胜,觉得最好有人作伴去。李逵想去,这样李逵开始了他梁山的“伴当”生涯。约法三章后,两人上路了。可在路上,李逵就管不住自己的嘴,要喝酒吃肉。戴宗告诫他,要“神行”就要戒酒肉。李逵表面答应,可在暗中却偷吃酒肉。戴宗看透了他的把戏,没有说破。在第二天的“神行法”上,他让李逵一整天都停不下来。这情节当然是为了活跃气氛。这种故事,应该在听众那里也很吃香。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,李逵以哑巴的方式做吴用的“伴当”上大名府;作为燕青的伴当上东京、打泰山擂等等,他都是以和他性格相差很大的模样出现。这些当然都是为了活跃听众气氛的内容,这也是《水浒传》保留下话本特色的地方。在现在仍旧流传的评书,像《说唐》系列中的程咬金、《杨家将》系列中的焦赞孟良、《说岳》系列中的牛皋等人身上,多少可以看出这里李逵的影子。收不住腿的李逵和戴宗的对话很有趣,确实是很妙的章节,是古代版的搞笑小品。戴宗用这种方式收服了李逵,让李逵心甘情愿听他的话,这样正式的故事才上场。
  他们在蓟州城找了两日,没有一点信息。到了第三日中午,在一个素面馆,想买些点心吃。可店里客满,只好和一个老者凑桌坐到一起。看着别人的饭不停地上,合桌老人的热面也上来了。这本来是正常现象,先来的先吃。可李逵却生气了,把桌面一拍,弄得老人满脸热面汤。这个情节和前面他用指头弹歌女的情节联系起来,就会明白李逵是自己不知道轻重的人,也就是他分不清楚自己力量大小,并且也搞不明白自己和别人在承受能力方面是不一样的。老头当然不会罢休,揪住了李逵。李逵要开打时,戴宗喝住了他,并给老人陪话,顺便和老人聊起了家常。没想到,却从老头这里知道了公孙胜的下落。
  他们到公孙胜家。公孙胜母亲说公孙胜出外没回来。戴宗定计,两人唱了一出戏,逼出了公孙胜。但公孙胜却以师父为借口,不能跟他们走。戴宗坚持要一起去求罗真人,这样三人一起到了紫虚观。见到了罗真人,他委婉地表示不应该去,但也明确这是他们自己的事,让他们自己解决,就让他们走了。李逵没有听懂罗真人话的意思,戴宗告诉了他,惹得他很生气,“教我两个走了许多路程,我又吃了若干苦,寻见了,却放出这个屁来!莫要引老爷性发,一只手捻碎你这道冠儿,一只手提住腰胯,把那老贼道直撞下山去!”这确实是李逵的话,完全只有他自己。
  当天晚上,戴宗睡着后,李逵睡不着,他的心思是:“却不是干鸟气么?你原是山寨里人,却来问甚么鸟师父!我本待一斧砍了,出口鸟气;不争杀了他,却又请那个去救俺哥哥?”“明朝那厮又不肯,不误了哥哥的大事?我只是忍不得了,莫若杀了那个老贼道,教他没问处,只得和我去?”这是对公孙胜的埋怨,也是他杀罗道人前的想法。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这就是李逵。于是他乘夜到了观里,把罗真人劈倒在云床上,流出了“白血”。他笑道:“眼见得这贼是童男子身,颐养得元阳真气,不曾走泄,正没半点的红!”出门来,他又杀了一个青衣童子。悄悄地回到公孙胜家,在自己的床上睡了。在我看来,李逵作为一个人物形象,无论是作者对他的刻画还是他形象的意义,在《水浒》人物中,都只能说是中等,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一些。可看明清文人的评论,李逵成了他们的宠儿,金圣叹甚至说出了“《孟子》的‘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’,正是他好批语。”更有甚者,把有关李逵的内容单独编纂一册,称之为《寿张文集》。而这个所谓的“寿张”,也不过是李逵偶然路过寿张县,强行当了不到一个时辰的县长,这群文人就因此而用它来代称李逵。明清文人的这种独特审美情况,我把它称为“李逵现象”。
 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《水浒传》中有关李逵的内容。
  一.李逵出场
  李逵是在和酒店老板的无理取闹中出场的。
  当时宋江刚和戴宗认识,正准备喝酒联络感情。酒店伙计来找戴宗,说是只有他能管住的李铁牛在闹事。戴宗下去,不一会就带了一个“黑凛凛大汉”。几句闲谈后,宋江问他为什么和店主人吵闹。李逵道:“我有一锭大银,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,却问这主人家那借(应该是“挪借”)十两银子,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,自要些使用。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!却待要和那放对,打得他家粉碎,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。”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,金圣叹批了好多评语出来,选取其中第一句下的评语:“第一句讨大碗,第二句便说谎。写得奇绝妙绝。”我们常说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但看金圣叹们的评语,却只能得出“旁观者糊涂”的结论。不懂却胡扯,应该是好多文人的毛病吧?所有赌徒之所以沉迷于赌博,是由于他们都觉得头家那里的钱都是自己寄存的。李逵是赌徒,他当然也是这种心理。金圣叹们不是赌徒,因此他不懂这种心理。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,李逵立刻拿钱走了,连喜爱的酒都不喝了。当然是去了赌场,也很快输掉了十两银子。只不过这一次输了后的李逵却耍赖,不但抢回了十两赌本,还顺便拿走了头家的银子。在和头家们打斗时,再次碰到了宋江和戴宗。金圣叹在这里的评语里出现了两次“天真烂漫”,在他看来李逵这里的言语就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所“沾污”的小孩子的语言,当然也是他喜欢的那种小孩子的语言。宋江当然再次解决了他的问题。回去吃菜、喝酒。宋江看李逵的吃相,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吃饱,让伙计切几斤牛肉,伙计说牛肉已经没有了,只有羊肉。李逵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把菜汤泼在伙计身上。在正常人看来,这实在是无赖之极的恶棍才做得出的行为。但金圣叹却来了一个“妙绝”(说实话,我有些不知道这货当时是怎么一种心态。但就凭这种心态,他被腰斩二十次都是他应得的)。吃过羊肉后,他去讨鱼,惹事后和张顺大战两次。亏得宋江、戴宗解围,一起结识了,再回楼上,和张顺占位置,吃酒闲聊。来了一个歌女,李逵嫌她的演唱妨碍了自己说话,打了她一下,结果头上受伤。这一段,金圣叹评语中最常见的是“天真烂漫”,也就是他觉得李逵可爱,是由于他“天真烂漫”。当然这个“天真烂漫”,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天真烂漫”,而是完全按照当时他心意做事的一种心态。
  二.李逵探母
  到了梁山的李逵,看到宋江从老家接回了爹,听到公孙胜要去看娘,他也动了回家探母的打算。宋江要他遵守三件事才允许他去(这样的约法三章,在后面李逵的有关章节,几乎都出现,这已经成为了说书人心目中,李逵这类人的常用套路),他答应后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在沂水县西门外看追拿逃犯的榜文,当然其中有他,但他却不知道,还站在那里听。这情节很熟悉,鲁智深在逃离时,也曾站在追拿他的榜文前张望。这应该是当时说书人表现没有机心,也没有文化的粗鲁人的套路。亏了宋江安排的朱贵先发现了他,把他拉离了人群,拉到了一个酒店。朱贵问他怎么走的早却到的迟,李逵的回答很有李逵特色:“便是哥哥分付,教我不要吃酒,以此路上走得慢了。”知道这酒店是朱贵兄弟朱富开的后,李逵开了酒戒。一直喝到四更天,这才吃了些饭食,从小路到他家去。在路上,他从“露草之中,赶出一只白兔儿来”,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。山上既然有老虎,有白兔当然更加合理。他追赶这白兔,就有些孩子气。这样的事也只有李逵这样的人能做。但金圣叹却把这一细节上纲上线,说什么“大孝合天,则甘露降;至孝合地,则芝草生;明孝合日,则凤凰集;纯孝合月,则白兔驯。闲中忽生出一白兔,明是纯孝所感,盖深许李逵之至也。”文字功夫确实不错,排比用得连我都觉得过瘾,可这种表达后面的思维却正是文字狱的基础。一件很普通的事,他们能联系出许多的道理,并且这种联系,正反两面都可以。所以我常想,害死金圣叹们的“文字狱”其实就是他们这样的“文化”人自己编造而成的。
  李逵追丢小白兔后,碰到了一个大汉,这就是李鬼假扮的李逵。李鬼碰到李逵,现在几乎都成了打假的广告语。他们交手,结果不用想都知道,李逵给了李鬼的腿上一刀,搠翻在地。本来要杀,听李鬼说他家中有九十岁老娘时,书中写道: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,听得说了这话,自肚里寻思道:“我特地归家来取娘,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,天地也不容我。罢!罢!我饶了你这厮性命!”这种思维方式在李逵的生涯中很少碰到。这么一番思索后,李逵放了他,还给了他十两银子。当然李逵放李鬼也不是要他学好,而是“只我便是真黑旋风;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!”,也就是在李逵看来,打劫不是什么问题,问题在于李鬼打劫的水平太差。
  李逵继续上路,走到一户人家,看到一个妇人,卖饭吃。妇人答应给他煮饭,淘好米,煮上饭。李逵上厕所时,却看到李鬼走了回来,妇人开后门迎他进来。两人说起了经历,听说李逵在家里时,他们打算杀了李逵,取了他的钱财。李逵听到后,怒火中烧,杀了李鬼,妇人却乘机逃走了。李逵收拾妥当后,饭也好了,他从“李鬼腿上割了两块肉,把些水洗净了,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;一面烧一面吃;吃得饱了,把李鬼的尸首抛放屋下,放了把火,提了朴刀,自投山路里去了。”现在的读者看到这样的细节会觉得恶心,但这其实就是我们先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一种生活状态。本来在人吃人的社会,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的,可我们民族的聪明人却想用礼仪来防止这种行为,甚至还放出了什么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之类的狗屁来。
  李逵和他娘的对话,和他哥哥的对话,真是一家人的声气。外面再凶的人,在家都会回到原样。他哥哥生气出去后,李逵怕他哥哥找他麻烦,在床上留下五十两银子,背起母亲上路了。但出门后,“怕李达领人赶来,背著娘,只奔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”。这个细节真实吗?非常真实。李逵肯定比他哥哥厉害很多。但亲兄弟,从小怕了的哥哥在外人眼里多怂,可在他眼中都是很厉害的哥哥。这种思维也李逵才能有,因为他单纯。看上去他是杀人魔王,可他整个人却很单纯。走到晚上,母亲渴了,要水喝。李逵在“岭上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,把娘放下,插了朴刀在侧边”,自己去找水。好不容易找到水,却没有盛水的东西,他到泗州大圣庙里,找了个香炉,洗刷了半天,“挽了半香炉水,双手擎来,再寻旧路,夹七夹八走上岭来;到得松树边石头上,不见了娘,只见朴刀插在那里。”这里的叙述很精彩,写的对象实在只能是李逵,孩子气的李逵。他娘让他找水来喝,他就一门心思去找水来,没想到和母亲一起去找水。那么长的时间,又是在深山老林里,等他回来,发觉母亲不见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他到处寻找,在一个洞穴里看到两只小虎“在那里舐一条人腿”。他知道那就是他娘的腿,他杀了四只虎,“也困乏了,走向泗州大圣庙里,睡到天明。次日早晨,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腿及剩的骨殖,把布衫包裹了;直到泗州大圣庙后掘土坑葬了。”大哭过后的李逵,在下山时碰到了猎户。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,却说了杀虎的经过,并引领猎户找到了四只老虎的尸体。众人领他到曹太公家,在喝酒庆祝时,被李鬼的妻子发现。曹太公设计活抓了李逵。这消息被朱贵知道后,他兄弟朱富设计,在李逵被押送到县城的路上救了李逵,也引得李云上了梁山。
  三.李逵杀殷天锡
  晁盖和宋江都受过朱仝的照顾,都想要朱仝入伙。可朱仝却甘心做配军,不愿意上梁山。他也确实得到了所在地官员的照顾,尤其是那个小衙内,特别喜欢朱仝。朱仝当然也喜欢这个孩子,常带他玩。而这却成了梁山逼他上山的一条路。具体是在朱仝带孩子出来后,让雷横和他寒暄,却让李逵偷走孩子。然后雷横假装帮他一起追,在离开州城一段距离后,让李逵斧劈了孩子,断了朱仝回去的路。读这段故事,我总觉得不舒服。不是由于叙述故事的残忍,而是总觉得这时的梁山好像变了晁盖他们定的基调。就比如强逼朱仝入伙这事,梁山头领们做事连王伦都不如,王伦还不强迫杨志入伙呢。被强逼的朱仝当然非常不高兴,他不能责怪晁盖、宋江,尽管他们是决定这么做事的人;他只能怪罪实际操作的人,杀了孩子的李逵。因此在众人劝说时,他放出话来,绝不和李逵在一起。这样,李逵就不得不暂时离开梁山,住在了柴进家里。
  恰好在这期间,柴进高唐州的叔叔,被“知府高廉的老婆兄弟殷天锡”占了花园,还被打了一顿。连气带伤,眼看性命不保。柴进要去看看,李逵也随他去了。在他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后,柴进叔叔去世了。在丧事期间,殷天锡并没有放过他们,在约定好的日子,带人找了过来。柴进和他们理论,殷天锡反叫人打他。李逵听他说要打柴进,冲了出来,从马上拉下殷天锡,打散了他的从人。等柴进想劝时,他已经打死了殷天锡。柴进只好让他先回梁山,想用自家的“丹书铁券”,承担这件事。这样,“李逵取了双斧,带了盘缠,出后门,自投梁山泊去了”。
  四.李逵和罗真人
  戴宗第二次去寻找公孙胜,觉得最好有人作伴去。李逵想去,这样李逵开始了他梁山的“伴当”生涯。约法三章后,两人上路了。可在路上,李逵就管不住自己的嘴,要喝酒吃肉。戴宗告诫他,要“神行”就要戒酒肉。李逵表面答应,可在暗中却偷吃酒肉。戴宗看透了他的把戏,没有说破。在第二天的“神行法”上,他让李逵一整天都停不下来。这情节当然是为了活跃气氛。这种故事,应该在听众那里也很吃香。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,李逵以哑巴的方式做吴用的“伴当”上大名府;作为燕青的伴当上东京、打泰山擂等等,他都是以和他性格相差很大的模样出现。这些当然都是为了活跃听众气氛的内容,这也是《水浒传》保留下话本特色的地方。在现在仍旧流传的评书,像《说唐》系列中的程咬金、《杨家将》系列中的焦赞孟良、《说岳》系列中的牛皋等人身上,多少可以看出这里李逵的影子。收不住腿的李逵和戴宗的对话很有趣,确实是很妙的章节,是古代版的搞笑小品。戴宗用这种方式收服了李逵,让李逵心甘情愿听他的话,这样正式的故事才上场。
  他们在蓟州城找了两日,没有一点信息。到了第三日中午,在一个素面馆,想买些点心吃。可店里客满,只好和一个老者凑桌坐到一起。看着别人的饭不停地上,合桌老人的热面也上来了。这本来是正常现象,先来的先吃。可李逵却生气了,把桌面一拍,弄得老人满脸热面汤。这个情节和前面他用指头弹歌女的情节联系起来,就会明白李逵是自己不知道轻重的人,也就是他分不清楚自己力量大小,并且也搞不明白自己和别人在承受能力方面是不一样的。老头当然不会罢休,揪住了李逵。李逵要开打时,戴宗喝住了他,并给老人陪话,顺便和老人聊起了家常。没想到,却从老头这里知道了公孙胜的下落。
  他们到公孙胜家。公孙胜母亲说公孙胜出外没回来。戴宗定计,两人唱了一出戏,逼出了公孙胜。但公孙胜却以师父为借口,不能跟他们走。戴宗坚持要一起去求罗真人,这样三人一起到了紫虚观。见到了罗真人,他委婉地表示不应该去,但也明确这是他们自己的事,让他们自己解决,就让他们走了。李逵没有听懂罗真人话的意思,戴宗告诉了他,惹得他很生气,“教我两个走了许多路程,我又吃了若干苦,寻见了,却放出这个屁来!莫要引老爷性发,一只手捻碎你这道冠儿,一只手提住腰胯,把那老贼道直撞下山去!”这确实是李逵的话,完全只有他自己。
  当天晚上,戴宗睡着后,李逵睡不着,他的心思是:“却不是干鸟气么?你原是山寨里人,却来问甚么鸟师父!我本待一斧砍了,出口鸟气;不争杀了他,却又请那个去救俺哥哥?”“明朝那厮又不肯,不误了哥哥的大事?我只是忍不得了,莫若杀了那个老贼道,教他没问处,只得和我去?”这是对公孙胜的埋怨,也是他杀罗道人前的想法。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这就是李逵。于是他乘夜到了观里,把罗真人劈倒在云床上,流出了“白血”。他笑道:“眼见得这贼是童男子身,颐养得元阳真气,不曾走泄,正没半点的红!”出门来,他又杀了一个青衣童子。悄悄地回到公孙胜家,在自己的床上睡了。
  第二天早上,李逵暗自得意地和其余两人再上紫虚观。碰到两个童子,公孙胜问师父,童子说在云床养性。李逵倒吃了一惊。三人见了罗真人,真人说看在李逵的面上,让公孙胜去一趟。然后说有一个方法能让他们快速回去。戴宗和公孙胜踩在手帕上,被升到了空中。李逵怕被算计,但看到他们两个没什么问题,也踩上了手帕。罗道人弄神通,把他送到蓟州府。官府把他当成妖人,狗血喷头、屎尿浇身,折磨五天后,才在戴宗的苦苦哀求下,救了回来。这段故事很奇幻,在古代应该是很引人入胜的内容,但现在有好多的笑点都已经消失了。不过,李逵被救回后,告诉戴宗那几天的经过,却实在表明李逵是一个诚实的人。
  三人回去的路上,李逵碰到了汤隆,并劝说他上梁山。在《说唐》系列评书里,每次程咬金碰到不如意的事,就会碰到一群人,他会带领他们回到自己的队伍,解决碰到的困难。李逵在后面的章节中,就是这么一个角色。
  五.李逵负荆请罪
  李逵和燕青从东京回梁山的途中,到了四柳村。由于他打扮的像个道人,当地庄主狄太公病急乱投医,认为李逵能够解除家里二十多岁闺女的邪崇。李逵得了便宜卖乖,说自己是罗真人弟子,专能捉鬼,不过要煮好一猪一羊祭祀神将。庄主安排妥当后,李逵大吃大喝。吃饱喝足后却想睡觉,被庄主提醒后,才去抓鬼。结果发现一个男子搂着一个女子在说话,他杀了男子,听女子说了原委后,又杀了女子。书中的写法是:“揪到床边,一斧砍下头来,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,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,李逵道:‘吃得饱,正没消食处。’就解下上半截衣裳,拿起双斧,看著两个死尸,一上一下,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。”这个情节即便安排到李逵身上也血腥。这么乱剁一气后,李逵笑道:“眼见这两个不得活了。”这种表现有些过,李逵是粗鲁,但不是傻。所以这个地方,我认同金圣叹的腰斩,实在是排座次之后,不,应该更早一些,呼延灼之流出现之后,《水浒传》精华已尽,好表达不是没有,而是很少了。李逵杀了人家的闺女,还训斥人家,并且让人家自己处理后事。接下来,“李逵睡到天明,跳将起来,对太公道:‘昨夜与你捉了鬼,你如何不谢?’太公只得收拾酒食相待,李逵、燕青吃了便行。”
  这样又到了一个大庄院,李逵强行进去,两个人随便吃喝了一些,住在了一间耳房。书中说“李逵当夜没些酒,在土炕子上翻来覆去睡不著,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,李逵心焦,那双眼怎地得合。巴到天明”,这行为已经不再是李逵。接下来,人家告诉他是宋江抢了自己闺女。李逵答应替人家讨回闺女,回到梁山,砍倒了“替天行道”的大旗,要杀宋江。燕青说明了原委,宋江和李逵为是否抢人家闺女赌上了脑袋。结果,宋江和柴进陪同李逵一起到了刘太公家,刘太公一家都不认识,都说抢自家闺女不是他们。李逵输了脑袋,燕青给李逵出主意,李逵上演了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。这样宋江没有杀李逵,而是要他找到刘太公闺女,并杀了假冒自己的强人。当然,仍旧让燕青陪他去。费了些周折,他们找到了强人,救回了刘太公闺女。
  李逵故事还有一段是燕青打完泰山擂后,李逵到了寿张县,强行做了一回知县,并让人假装告状,他要断案。结果他判挨打者受罚,而奖励了打人者。这样的文字只能算是游戏,金圣叹删除它们,说明他确实还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的。
  六.李逵之死
  李逵是最后活着受封的人之一,他是被宋江毒死的。按《水浒传》的说法,宋江喝了朝廷送的毒酒,觉得要是李逵知道自己的死因后,会起兵造反,替自己报仇。所以他叫来了李逵,把剩下的毒酒让他喝了。这种情节安排,作为故事当然没问题。可实际上,像他们那种情况,朝廷会有专人监管,宋江私下要李逵到他那,李逵想要离开属地找宋江。这样的事情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。这些常识性错误,是好多作家在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时常犯的。所以真正伟大的作家是百科全书,一流作家只写自己熟悉的,而不入流的作家觉得故事都是人编的,什么都敢编,胡编了还觉得自己很厉害。
  七.金圣叹的评语及分析
  李逵在百回本的《水浒传》中的经历大体如上所述,下面我们看看金圣叹是如何点评李逵的:
  李逵是上上人物,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。看他意思,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,无一个入得他眼。《孟子》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,正是他好批语。
  写李逵色色绝倒,真是化工肖物之笔。他都不必具论;只如李逵还有兄李达,便定然排行第二也,他却偏要一生自叫李大,直等急切中移名换姓时,反称作李二,谓之乖觉。试想他肚里,是何等没分晓。
  任是真正大豪杰好汉子,也还有时将银子买得他心肯。独有李逵,便银子也买他不得,须要等他自肯,真又是一样人。
  诸如此类,除了在总评,在有关李逵的章节,这样的评语还有很多。但李逵真有这么好吗?别的不说,我们就拿浔阳楼打歌女来说吧,那种事说实话只有恶棍才做得出。这和鲁智深有关的内容相对照,就更加表明李逵其实是一个不懂人性的东西。在“江州劫法场”里,李逵脱的赤条条的,手拿两把板斧,碰到谁杀谁。在白龙庙,他甚至连庙里的和尚都要杀。三打祝家庄,本来扈家庄已经和梁山达成了协议,并且扈家庄也把祝家庄老三捆绑了送梁山,可碰到了李逵。他不但杀了被抓的祝彪,还要杀扈成,亏得扈成逃得快,才保住了性命。可李逵还不罢手,杀进扈家庄,杀尽了扈家老小。金圣叹觉得这一切都是“天真烂漫”,但我们现在一般把这种行为称为“孩子气”,是任性而为的一种状态,是完全没有理智,纯粹由自己的好恶决定自己行动的表现。要是成人这样,我们就说他是一个反社会的人。而这样的人却能得到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明清文人读者的喜爱,说明什么呢?只能说明这些人价值观的扭曲。而普遍的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强势的、不合人性的教育。强势的教育,十年甚至几十年严苛的学习,那些玩意告诉他们怎么生活,可生活却处处和他们所学的不一样。他们想过符合本性的生活,但那些玩意告诉他们那是不对的。结果他们就变成了生活中完全遵守那些规则,但内心却一直在反抗那些规则的,具有分裂型性格的人。李逵那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行为,恰好就契合了那群人由于压抑而变得极端的心理,李逵做了他们想做,却根本就不能做的事,这样才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,才有了他们那么夸张的喜欢。现在我们知道,教育他们的是朱熹注释的《四书五经》。《四书五经》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出在朱熹的注释上。朱熹本身其实是没有能力注释《四书五经》的,因为他资质最多也就中等,这样的人按道理是不能独自正确理解《四书五经》思想的。可他的注释不但流传了下来,还成了要做官就必须参加的考试的标准答案。一个低水平的东西成了标准,高水平的人要么屈服于这个低水平,要么跳出这个圈子。屈服了的,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知道它是胡扯,但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,必须掌握那种胡扯的东西。但他们自己很明白那些狗屁不过是狗屁,所以他们把那种考试的内容当成是“敲门砖”,在目的达到后,立刻把它们扔到他们该在的地方。这类人的代表有公安三袁、纪昀。特别是纪昀,在他的书中,一有机会就借助于鬼怪来损一下朱熹。这些人当然都是资质很高的人,可这些人的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却很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,现在好多“鬼前说鬼话,人前说人话”而被称为聪明人的,其实就是这些人的“私淑弟子”。另一种是真心相信那些道理,一直用那些道理来要求自己的,结果由于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,在现实中却根本就行不通,这样的矛盾不间断地刺激,他们的心理一般就会变得扭曲。点评《水浒传》的文人们基本上都是属于屈服了的,只不过李贽是属于把朱熹的注释当成敲门砖的,而金圣叹则是属于长期压抑从而心理扭曲了的。而扭曲了的心理看到的都是片面的,所以他的注释,真诚确实真诚,可失去了客观性。不过也因此让我们知道了理学对文化人的毒害来。而不屈服或者说想屈服却不懂如何屈服的(一根筋的人),只能选择跳出来,他们走不通或者不能走科考这条路,只能做别的事。元朝,由于汉人一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,所以受过教育的汉族文人们只能干别的事,结果他们把“元曲”弄成了名牌。而明清两朝,同样的一些高智商文人们,不能或者不愿适合那种低水平的考试标准,前者像吴敬梓、蒲松龄,后者像曹雪芹(他代言人的贾宝玉就一直看不起热衷于科举的人)。这些人不能通过考试走上仕途,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小说的创作中,这样就有了明清小说的横空出世,“明清小说”也就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学的另一个品牌。在我看来,李逵作为一个人物形象,无论是作者对他的刻画还是他形象的意义,在《水浒》人物中,都只能说是中等,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一些。可看明清文人的评论,李逵成了他们的宠儿,金圣叹甚至说出了“《孟子》的‘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’,正是他好批语。”更有甚者,把有关李逵的内容单独编纂一册,称之为《寿张文集》。而这个所谓的“寿张”,也不过是李逵偶然路过寿张县,强行当了不到一个时辰的县长,这群文人就因此而用它来代称李逵。明清文人的这种独特审美情况,我把它称为“李逵现象”。
 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《水浒传》中有关李逵的内容。
  一.李逵出场
  李逵是在和酒店老板的无理取闹中出场的。
  当时宋江刚和戴宗认识,正准备喝酒联络感情。酒店伙计来找戴宗,说是只有他能管住的李铁牛在闹事。戴宗下去,不一会就带了一个“黑凛凛大汉”。几句闲谈后,宋江问他为什么和店主人吵闹。李逵道:“我有一锭大银,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,却问这主人家那借(应该是“挪借”)十两银子,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,自要些使用。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!却待要和那放对,打得他家粉碎,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。”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,金圣叹批了好多评语出来,选取其中第一句下的评语:“第一句讨大碗,第二句便说谎。写得奇绝妙绝。”我们常说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但看金圣叹们的评语,却只能得出“旁观者糊涂”的结论。不懂却胡扯,应该是好多文人的毛病吧?所有赌徒之所以沉迷于赌博,是由于他们都觉得头家那里的钱都是自己寄存的。李逵是赌徒,他当然也是这种心理。金圣叹们不是赌徒,因此他不懂这种心理。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,李逵立刻拿钱走了,连喜爱的酒都不喝了。当然是去了赌场,也很快输掉了十两银子。只不过这一次输了后的李逵却耍赖,不但抢回了十两赌本,还顺便拿走了头家的银子。在和头家们打斗时,再次碰到了宋江和戴宗。金圣叹在这里的评语里出现了两次“天真烂漫”,在他看来李逵这里的言语就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所“沾污”的小孩子的语言,当然也是他喜欢的那种小孩子的语言。宋江当然再次解决了他的问题。回去吃菜、喝酒。宋江看李逵的吃相,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吃饱,让伙计切几斤牛肉,伙计说牛肉已经没有了,只有羊肉。李逵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把菜汤泼在伙计身上。在正常人看来,这实在是无赖之极的恶棍才做得出的行为。但金圣叹却来了一个“妙绝”(说实话,我有些不知道这货当时是怎么一种心态。但就凭这种心态,他被腰斩二十次都是他应得的)。吃过羊肉后,他去讨鱼,惹事后和张顺大战两次。亏得宋江、戴宗解围,一起结识了,再回楼上,和张顺占位置,吃酒闲聊。来了一个歌女,李逵嫌她的演唱妨碍了自己说话,打了她一下,结果头上受伤。这一段,金圣叹评语中最常见的是“天真烂漫”,也就是他觉得李逵可爱,是由于他“天真烂漫”。当然这个“天真烂漫”,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天真烂漫”,而是完全按照当时他心意做事的一种心态。
  二.李逵探母
  到了梁山的李逵,看到宋江从老家接回了爹,听到公孙胜要去看娘,他也动了回家探母的打算。宋江要他遵守三件事才允许他去(这样的约法三章,在后面李逵的有关章节,几乎都出现,这已经成为了说书人心目中,李逵这类人的常用套路),他答应后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在沂水县西门外看追拿逃犯的榜文,当然其中有他,但他却不知道,还站在那里听。这情节很熟悉,鲁智深在逃离时,也曾站在追拿他的榜文前张望。这应该是当时说书人表现没有机心,也没有文化的粗鲁人的套路。亏了宋江安排的朱贵先发现了他,把他拉离了人群,拉到了一个酒店。朱贵问他怎么走的早却到的迟,李逵的回答很有李逵特色:“便是哥哥分付,教我不要吃酒,以此路上走得慢了。”知道这酒店是朱贵兄弟朱富开的后,李逵开了酒戒。一直喝到四更天,这才吃了些饭食,从小路到他家去。在路上,他从“露草之中,赶出一只白兔儿来”,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。山上既然有老虎,有白兔当然更加合理。他追赶这白兔,就有些孩子气。这样的事也只有李逵这样的人能做。但金圣叹却把这一细节上纲上线,说什么“大孝合天,则甘露降;至孝合地,则芝草生;明孝合日,则凤凰集;纯孝合月,则白兔驯。闲中忽生出一白兔,明是纯孝所感,盖深许李逵之至也。”文字功夫确实不错,排比用得连我都觉得过瘾,可这种表达后面的思维却正是文字狱的基础。一件很普通的事,他们能联系出许多的道理,并且这种联系,正反两面都可以。所以我常想,害死金圣叹们的“文字狱”其实就是他们这样的“文化”人自己编造而成的。
  李逵追丢小白兔后,碰到了一个大汉,这就是李鬼假扮的李逵。李鬼碰到李逵,现在几乎都成了打假的广告语。他们交手,结果不用想都知道,李逵给了李鬼的腿上一刀,搠翻在地。本来要杀,听李鬼说他家中有九十岁老娘时,书中写道: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,听得说了这话,自肚里寻思道:“我特地归家来取娘,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,天地也不容我。罢!罢!我饶了你这厮性命!”这种思维方式在李逵的生涯中很少碰到。这么一番思索后,李逵放了他,还给了他十两银子。当然李逵放李鬼也不是要他学好,而是“只我便是真黑旋风;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!”,也就是在李逵看来,打劫不是什么问题,问题在于李鬼打劫的水平太差。
  李逵继续上路,走到一户人家,看到一个妇人,卖饭吃。妇人答应给他煮饭,淘好米,煮上饭。李逵上厕所时,却看到李鬼走了回来,妇人开后门迎他进来。两人说起了经历,听说李逵在家里时,他们打算杀了李逵,取了他的钱财。李逵听到后,怒火中烧,杀了李鬼,妇人却乘机逃走了。李逵收拾妥当后,饭也好了,他从“李鬼腿上割了两块肉,把些水洗净了,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;一面烧一面吃;吃得饱了,把李鬼的尸首抛放屋下,放了把火,提了朴刀,自投山路里去了。”现在的读者看到这样的细节会觉得恶心,但这其实就是我们先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一种生活状态。本来在人吃人的社会,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的,可我们民族的聪明人却想用礼仪来防止这种行为,甚至还放出了什么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之类的狗屁来。
  李逵和他娘的对话,和他哥哥的对话,真是一家人的声气。外面再凶的人,在家都会回到原样。他哥哥生气出去后,李逵怕他哥哥找他麻烦,在床上留下五十两银子,背起母亲上路了。但出门后,“怕李达领人赶来,背著娘,只奔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”。这个细节真实吗?非常真实。李逵肯定比他哥哥厉害很多。但亲兄弟,从小怕了的哥哥在外人眼里多怂,可在他眼中都是很厉害的哥哥。这种思维也李逵才能有,因为他单纯。看上去他是杀人魔王,可他整个人却很单纯。走到晚上,母亲渴了,要水喝。李逵在“岭上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,把娘放下,插了朴刀在侧边”,自己去找水。好不容易找到水,却没有盛水的东西,他到泗州大圣庙里,找了个香炉,洗刷了半天,“挽了半香炉水,双手擎来,再寻旧路,夹七夹八走上岭来;到得松树边石头上,不见了娘,只见朴刀插在那里。”这里的叙述很精彩,写的对象实在只能是李逵,孩子气的李逵。他娘让他找水来喝,他就一门心思去找水来,没想到和母亲一起去找水。那么长的时间,又是在深山老林里,等他回来,发觉母亲不见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他到处寻找,在一个洞穴里看到两只小虎“在那里舐一条人腿”。他知道那就是他娘的腿,他杀了四只虎,“也困乏了,走向泗州大圣庙里,睡到天明。次日早晨,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腿及剩的骨殖,把布衫包裹了;直到泗州大圣庙后掘土坑葬了。”大哭过后的李逵,在下山时碰到了猎户。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,却说了杀虎的经过,并引领猎户找到了四只老虎的尸体。众人领他到曹太公家,在喝酒庆祝时,被李鬼的妻子发现。曹太公设计活抓了李逵。这消息被朱贵知道后,他兄弟朱富设计,在李逵被押送到县城的路上救了李逵,也引得李云上了梁山。
  三.李逵杀殷天锡
  晁盖和宋江都受过朱仝的照顾,都想要朱仝入伙。可朱仝却甘心做配军,不愿意上梁山。他也确实得到了所在地官员的照顾,尤其是那个小衙内,特别喜欢朱仝。朱仝当然也喜欢这个孩子,常带他玩。而这却成了梁山逼他上山的一条路。具体是在朱仝带孩子出来后,让雷横和他寒暄,却让李逵偷走孩子。然后雷横假装帮他一起追,在离开州城一段距离后,让李逵斧劈了孩子,断了朱仝回去的路。读这段故事,我总觉得不舒服。不是由于叙述故事的残忍,而是总觉得这时的梁山好像变了晁盖他们定的基调。就比如强逼朱仝入伙这事,梁山头领们做事连王伦都不如,王伦还不强迫杨志入伙呢。被强逼的朱仝当然非常不高兴,他不能责怪晁盖、宋江,尽管他们是决定这么做事的人;他只能怪罪实际操作的人,杀了孩子的李逵。因此在众人劝说时,他放出话来,绝不和李逵在一起。这样,李逵就不得不暂时离开梁山,住在了柴进家里。
  恰好在这期间,柴进高唐州的叔叔,被“知府高廉的老婆兄弟殷天锡”占了花园,还被打了一顿。连气带伤,眼看性命不保。柴进要去看看,李逵也随他去了。在他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后,柴进叔叔去世了。在丧事期间,殷天锡并没有放过他们,在约定好的日子,带人找了过来。柴进和他们理论,殷天锡反叫人打他。李逵听他说要打柴进,冲了出来,从马上拉下殷天锡,打散了他的从人。等柴进想劝时,他已经打死了殷天锡。柴进只好让他先回梁山,想用自家的“丹书铁券”,承担这件事。这样,“李逵取了双斧,带了盘缠,出后门,自投梁山泊去了”。
  四.李逵和罗真人
  戴宗第二次去寻找公孙胜,觉得最好有人作伴去。李逵想去,这样李逵开始了他梁山的“伴当”生涯。约法三章后,两人上路了。可在路上,李逵就管不住自己的嘴,要喝酒吃肉。戴宗告诫他,要“神行”就要戒酒肉。李逵表面答应,可在暗中却偷吃酒肉。戴宗看透了他的把戏,没有说破。在第二天的“神行法”上,他让李逵一整天都停不下来。这情节当然是为了活跃气氛。这种故事,应该在听众那里也很吃香。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,李逵以哑巴的方式做吴用的“伴当”上大名府;作为燕青的伴当上东京、打泰山擂等等,他都是以和他性格相差很大的模样出现。这些当然都是为了活跃听众气氛的内容,这也是《水浒传》保留下话本特色的地方。在现在仍旧流传的评书,像《说唐》系列中的程咬金、《杨家将》系列中的焦赞孟良、《说岳》系列中的牛皋等人身上,多少可以看出这里李逵的影子。收不住腿的李逵和戴宗的对话很有趣,确实是很妙的章节,是古代版的搞笑小品。戴宗用这种方式收服了李逵,让李逵心甘情愿听他的话,这样正式的故事才上场。
  他们在蓟州城找了两日,没有一点信息。到了第三日中午,在一个素面馆,想买些点心吃。可店里客满,只好和一个老者凑桌坐到一起。看着别人的饭不停地上,合桌老人的热面也上来了。这本来是正常现象,先来的先吃。可李逵却生气了,把桌面一拍,弄得老人满脸热面汤。这个情节和前面他用指头弹歌女的情节联系起来,就会明白李逵是自己不知道轻重的人,也就是他分不清楚自己力量大小,并且也搞不明白自己和别人在承受能力方面是不一样的。老头当然不会罢休,揪住了李逵。李逵要开打时,戴宗喝住了他,并给老人陪话,顺便和老人聊起了家常。没想到,却从老头这里知道了公孙胜的下落。
  他们到公孙胜家。公孙胜母亲说公孙胜出外没回来。戴宗定计,两人唱了一出戏,逼出了公孙胜。但公孙胜却以师父为借口,不能跟他们走。戴宗坚持要一起去求罗真人,这样三人一起到了紫虚观。见到了罗真人,他委婉地表示不应该去,但也明确这是他们自己的事,让他们自己解决,就让他们走了。李逵没有听懂罗真人话的意思,戴宗告诉了他,惹得他很生气,“教我两个走了许多路程,我又吃了若干苦,寻见了,却放出这个屁来!莫要引老爷性发,一只手捻碎你这道冠儿,一只手提住腰胯,把那老贼道直撞下山去!”这确实是李逵的话,完全只有他自己。
  当天晚上,戴宗睡着后,李逵睡不着,他的心思是:“却不是干鸟气么?你原是山寨里人,却来问甚么鸟师父!我本待一斧砍了,出口鸟气;不争杀了他,却又请那个去救俺哥哥?”“明朝那厮又不肯,不误了哥哥的大事?我只是忍不得了,莫若杀了那个老贼道,教他没问处,只得和我去?”这是对公孙胜的埋怨,也是他杀罗道人前的想法。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这就是李逵。于是他乘夜到了观里,把罗真人劈倒在云床上,流出了“白血”。他笑道:“眼见得这贼是童男子身,颐养得元阳真气,不曾走泄,正没半点的红!”出门来,他又杀了一个青衣童子。悄悄地回到公孙胜家,在自己的床上睡了。
  第二天早上,李逵暗自得意地和其余两人再上紫虚观。碰到两个童子,公孙胜问师父,童子说在云床养性。李逵倒吃了一惊。三人见了罗真人,真人说看在李逵的面上,让公孙胜去一趟。然后说有一个方法能让他们快速回去。戴宗和公孙胜踩在手帕上,被升到了空中。李逵怕被算计,但看到他们两个没什么问题,也踩上了手帕。罗道人弄神通,把他送到蓟州府。官府把他当成妖人,狗血喷头、屎尿浇身,折磨五天后,才在戴宗的苦苦哀求下,救了回来。这段故事很奇幻,在古代应该是很引人入胜的内容,但现在有好多的笑点都已经消失了。不过,李逵被救回后,告诉戴宗那几天的经过,却实在表明李逵是一个诚实的人。
  三人回去的路上,李逵碰到了汤隆,并劝说他上梁山。在《说唐》系列评书里,每次程咬金碰到不如意的事,就会碰到一群人,他会带领他们回到自己的队伍,解决碰到的困难。李逵在后面的章节中,就是这么一个角色。
  五.李逵负荆请罪
  李逵和燕青从东京回梁山的途中,到了四柳村。由于他打扮的像个道人,当地庄主狄太公病急乱投医,认为李逵能够解除家里二十多岁闺女的邪崇。李逵得了便宜卖乖,说自己是罗真人弟子,专能捉鬼,不过要煮好一猪一羊祭祀神将。庄主安排妥当后,李逵大吃大喝。吃饱喝足后却想睡觉,被庄主提醒后,才去抓鬼。结果发现一个男子搂着一个女子在说话,他杀了男子,听女子说了原委后,又杀了女子。书中的写法是:“揪到床边,一斧砍下头来,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,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,李逵道:‘吃得饱,正没消食处。’就解下上半截衣裳,拿起双斧,看著两个死尸,一上一下,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。”这个情节即便安排到李逵身上也血腥。这么乱剁一气后,李逵笑道:“眼见这两个不得活了。”这种表现有些过,李逵是粗鲁,但不是傻。所以这个地方,我认同金圣叹的腰斩,实在是排座次之后,不,应该更早一些,呼延灼之流出现之后,《水浒传》精华已尽,好表达不是没有,而是很少了。李逵杀了人家的闺女,还训斥人家,并且让人家自己处理后事。接下来,“李逵睡到天明,跳将起来,对太公道:‘昨夜与你捉了鬼,你如何不谢?’太公只得收拾酒食相待,李逵、燕青吃了便行。”
  这样又到了一个大庄院,李逵强行进去,两个人随便吃喝了一些,住在了一间耳房。书中说“李逵当夜没些酒,在土炕子上翻来覆去睡不著,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,李逵心焦,那双眼怎地得合。巴到天明”,这行为已经不再是李逵。接下来,人家告诉他是宋江抢了自己闺女。李逵答应替人家讨回闺女,回到梁山,砍倒了“替天行道”的大旗,要杀宋江。燕青说明了原委,宋江和李逵为是否抢人家闺女赌上了脑袋。结果,宋江和柴进陪同李逵一起到了刘太公家,刘太公一家都不认识,都说抢自家闺女不是他们。李逵输了脑袋,燕青给李逵出主意,李逵上演了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。这样宋江没有杀李逵,而是要他找到刘太公闺女,并杀了假冒自己的强人。当然,仍旧让燕青陪他去。费了些周折,他们找到了强人,救回了刘太公闺女。
  李逵故事还有一段是燕青打完泰山擂后,李逵到了寿张县,强行做了一回知县,并让人假装告状,他要断案。结果他判挨打者受罚,而奖励了打人者。这样的文字只能算是游戏,金圣叹删除它们,说明他确实还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的。
  六.李逵之死
  李逵是最后活着受封的人之一,他是被宋江毒死的。按《水浒传》的说法,宋江喝了朝廷送的毒酒,觉得要是李逵知道自己的死因后,会起兵造反,替自己报仇。所以他叫来了李逵,把剩下的毒酒让他喝了。这种情节安排,作为故事当然没问题。可实际上,像他们那种情况,朝廷会有专人监管,宋江私下要李逵到他那,李逵想要离开属地找宋江。这样的事情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。这些常识性错误,是好多作家在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时常犯的。所以真正伟大的作家是百科全书,一流作家只写自己熟悉的,而不入流的作家觉得故事都是人编的,什么都敢编,胡编了还觉得自己很厉害。
  七.金圣叹的评语及分析
  李逵在百回本的《水浒传》中的经历大体如上所述,下面我们看看金圣叹是如何点评李逵的:
  李逵是上上人物,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。看他意思,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,无一个入得他眼。《孟子》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,正是他好批语。
  写李逵色色绝倒,真是化工肖物之笔。他都不必具论;只如李逵还有兄李达,便定然排行第二也,他却偏要一生自叫李大,直等急切中移名换姓时,反称作李二,谓之乖觉。试想他肚里,是何等没分晓。
  任是真正大豪杰好汉子,也还有时将银子买得他心肯。独有李逵,便银子也买他不得,须要等他自肯,真又是一样人。
  诸如此类,除了在总评,在有关李逵的章节,这样的评语还有很多。但李逵真有这么好吗?别的不说,我们就拿浔阳楼打歌女来说吧,那种事说实话只有恶棍才做得出。这和鲁智深有关的内容相对照,就更加表明李逵其实是一个不懂人性的东西。在“江州劫法场”里,李逵脱的赤条条的,手拿两把板斧,碰到谁杀谁。在白龙庙,他甚至连庙里的和尚都要杀。三打祝家庄,本来扈家庄已经和梁山达成了协议,并且扈家庄也把祝家庄老三捆绑了送梁山,可碰到了李逵。他不但杀了被抓的祝彪,还要杀扈成,亏得扈成逃得快,才保住了性命。可李逵还不罢手,杀进扈家庄,杀尽了扈家老小。金圣叹觉得这一切都是“天真烂漫”,但我们现在一般把这种行为称为“孩子气”,是任性而为的一种状态,是完全没有理智,纯粹由自己的好恶决定自己行动的表现。要是成人这样,我们就说他是一个反社会的人。而这样的人却能得到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明清文人读者的喜爱,说明什么呢?只能说明这些人价值观的扭曲。而普遍的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强势的、不合人性的教育。强势的教育,十年甚至几十年严苛的学习,那些玩意告诉他们怎么生活,可生活却处处和他们所学的不一样。他们想过符合本性的生活,但那些玩意告诉他们那是不对的。结果他们就变成了生活中完全遵守那些规则,但内心却一直在反抗那些规则的,具有分裂型性格的人。李逵那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行为,恰好就契合了那群人由于压抑而变得极端的心理,李逵做了他们想做,却根本就不能做的事,这样才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,才有了他们那么夸张的喜欢。现在我们知道,教育他们的是朱熹注释的《四书五经》。《四书五经》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出在朱熹的注释上。朱熹本身其实是没有能力注释《四书五经》的,因为他资质最多也就中等,这样的人按道理是不能独自正确理解《四书五经》思想的。可他的注释不但流传了下来,还成了要做官就必须参加的考试的标准答案。一个低水平的东西成了标准,高水平的人要么屈服于这个低水平,要么跳出这个圈子。屈服了的,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知道它是胡扯,但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,必须掌握那种胡扯的东西。但他们自己很明白那些狗屁不过是狗屁,所以他们把那种考试的内容当成是“敲门砖”,在目的达到后,立刻把它们扔到他们该在的地方。这类人的代表有公安三袁、纪昀。特别是纪昀,在他的书中,一有机会就借助于鬼怪来损一下朱熹。这些人当然都是资质很高的人,可这些人的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却很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,现在好多“鬼前说鬼话,人前说人话”而被称为聪明人的,其实就是这些人的“私淑弟子”。另一种是真心相信那些道理,一直用那些道理来要求自己的,结果由于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,在现实中却根本就行不通,这样的矛盾不间断地刺激,他们的心理一般就会变得扭曲。点评《水浒传》的文人们基本上都是属于屈服了的,只不过李贽是属于把朱熹的注释当成敲门砖的,而金圣叹则是属于长期压抑从而心理扭曲了的。而扭曲了的心理看到的都是片面的,所以他的注释,真诚确实真诚,可失去了客观性。不过也因此让我们知道了理学对文化人的毒害来。而不屈服或者说想屈服却不懂如何屈服的(一根筋的人),只能选择跳出来,他们走不通或者不能走科考这条路,只能做别的事。元朝,由于汉人一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,所以受过教育的汉族文人们只能干别的事,结果他们把“元曲”弄成了名牌。而明清两朝,同样的一些高智商文人们,不能或者不愿适合那种低水平的考试标准,前者像吴敬梓、蒲松龄,后者像曹雪芹(他代言人的贾宝玉就一直看不起热衷于科举的人)。这些人不能通过考试走上仕途,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小说的创作中,这样就有了明清小说的横空出世,“明清小说”也就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学的另一个品牌。在我看来,李逵作为一个人物形象,无论是作者对他的刻画还是他形象的意义,在《水浒》人物中,都只能说是中等,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一些。可看明清文人的评论,李逵成了他们的宠儿,金圣叹甚至说出了“《孟子》的‘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’,正是他好批语。”更有甚者,把有关李逵的内容单独编纂一册,称之为《寿张文集》。而这个所谓的“寿张”,也不过是李逵偶然路过寿张县,强行当了不到一个时辰的县长,这群文人就因此而用它来代称李逵。明清文人的这种独特审美情况,我把它称为“李逵现象”。
 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《水浒传》中有关李逵的内容。
  一.李逵出场
  李逵是在和酒店老板的无理取闹中出场的。
  当时宋江刚和戴宗认识,正准备喝酒联络感情。酒店伙计来找戴宗,说是只有他能管住的李铁牛在闹事。戴宗下去,不一会就带了一个“黑凛凛大汉”。几句闲谈后,宋江问他为什么和店主人吵闹。李逵道:“我有一锭大银,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,却问这主人家那借(应该是“挪借”)十两银子,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,自要些使用。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!却待要和那放对,打得他家粉碎,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。”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,金圣叹批了好多评语出来,选取其中第一句下的评语:“第一句讨大碗,第二句便说谎。写得奇绝妙绝。”我们常说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但看金圣叹们的评语,却只能得出“旁观者糊涂”的结论。不懂却胡扯,应该是好多文人的毛病吧?所有赌徒之所以沉迷于赌博,是由于他们都觉得头家那里的钱都是自己寄存的。李逵是赌徒,他当然也是这种心理。金圣叹们不是赌徒,因此他不懂这种心理。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,李逵立刻拿钱走了,连喜爱的酒都不喝了。当然是去了赌场,也很快输掉了十两银子。只不过这一次输了后的李逵却耍赖,不但抢回了十两赌本,还顺便拿走了头家的银子。在和头家们打斗时,再次碰到了宋江和戴宗。金圣叹在这里的评语里出现了两次“天真烂漫”,在他看来李逵这里的言语就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所“沾污”的小孩子的语言,当然也是他喜欢的那种小孩子的语言。宋江当然再次解决了他的问题。回去吃菜、喝酒。宋江看李逵的吃相,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吃饱,让伙计切几斤牛肉,伙计说牛肉已经没有了,只有羊肉。李逵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把菜汤泼在伙计身上。在正常人看来,这实在是无赖之极的恶棍才做得出的行为。但金圣叹却来了一个“妙绝”(说实话,我有些不知道这货当时是怎么一种心态。但就凭这种心态,他被腰斩二十次都是他应得的)。吃过羊肉后,他去讨鱼,惹事后和张顺大战两次。亏得宋江、戴宗解围,一起结识了,再回楼上,和张顺占位置,吃酒闲聊。来了一个歌女,李逵嫌她的演唱妨碍了自己说话,打了她一下,结果头上受伤。这一段,金圣叹评语中最常见的是“天真烂漫”,也就是他觉得李逵可爱,是由于他“天真烂漫”。当然这个“天真烂漫”,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天真烂漫”,而是完全按照当时他心意做事的一种心态。
  二.李逵探母
  到了梁山的李逵,看到宋江从老家接回了爹,听到公孙胜要去看娘,他也动了回家探母的打算。宋江要他遵守三件事才允许他去(这样的约法三章,在后面李逵的有关章节,几乎都出现,这已经成为了说书人心目中,李逵这类人的常用套路),他答应后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在沂水县西门外看追拿逃犯的榜文,当然其中有他,但他却不知道,还站在那里听。这情节很熟悉,鲁智深在逃离时,也曾站在追拿他的榜文前张望。这应该是当时说书人表现没有机心,也没有文化的粗鲁人的套路。亏了宋江安排的朱贵先发现了他,把他拉离了人群,拉到了一个酒店。朱贵问他怎么走的早却到的迟,李逵的回答很有李逵特色:“便是哥哥分付,教我不要吃酒,以此路上走得慢了。”知道这酒店是朱贵兄弟朱富开的后,李逵开了酒戒。一直喝到四更天,这才吃了些饭食,从小路到他家去。在路上,他从“露草之中,赶出一只白兔儿来”,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。山上既然有老虎,有白兔当然更加合理。他追赶这白兔,就有些孩子气。这样的事也只有李逵这样的人能做。但金圣叹却把这一细节上纲上线,说什么“大孝合天,则甘露降;至孝合地,则芝草生;明孝合日,则凤凰集;纯孝合月,则白兔驯。闲中忽生出一白兔,明是纯孝所感,盖深许李逵之至也。”文字功夫确实不错,排比用得连我都觉得过瘾,可这种表达后面的思维却正是文字狱的基础。一件很普通的事,他们能联系出许多的道理,并且这种联系,正反两面都可以。所以我常想,害死金圣叹们的“文字狱”其实就是他们这样的“文化”人自己编造而成的。
  李逵追丢小白兔后,碰到了一个大汉,这就是李鬼假扮的李逵。李鬼碰到李逵,现在几乎都成了打假的广告语。他们交手,结果不用想都知道,李逵给了李鬼的腿上一刀,搠翻在地。本来要杀,听李鬼说他家中有九十岁老娘时,书中写道: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,听得说了这话,自肚里寻思道:“我特地归家来取娘,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,天地也不容我。罢!罢!我饶了你这厮性命!”这种思维方式在李逵的生涯中很少碰到。这么一番思索后,李逵放了他,还给了他十两银子。当然李逵放李鬼也不是要他学好,而是“只我便是真黑旋风;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!”,也就是在李逵看来,打劫不是什么问题,问题在于李鬼打劫的水平太差。
  李逵继续上路,走到一户人家,看到一个妇人,卖饭吃。妇人答应给他煮饭,淘好米,煮上饭。李逵上厕所时,却看到李鬼走了回来,妇人开后门迎他进来。两人说起了经历,听说李逵在家里时,他们打算杀了李逵,取了他的钱财。李逵听到后,怒火中烧,杀了李鬼,妇人却乘机逃走了。李逵收拾妥当后,饭也好了,他从“李鬼腿上割了两块肉,把些水洗净了,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;一面烧一面吃;吃得饱了,把李鬼的尸首抛放屋下,放了把火,提了朴刀,自投山路里去了。”现在的读者看到这样的细节会觉得恶心,但这其实就是我们先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一种生活状态。本来在人吃人的社会,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的,可我们民族的聪明人却想用礼仪来防止这种行为,甚至还放出了什么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之类的狗屁来。
  李逵和他娘的对话,和他哥哥的对话,真是一家人的声气。外面再凶的人,在家都会回到原样。他哥哥生气出去后,李逵怕他哥哥找他麻烦,在床上留下五十两银子,背起母亲上路了。但出门后,“怕李达领人赶来,背著娘,只奔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”。这个细节真实吗?非常真实。李逵肯定比他哥哥厉害很多。但亲兄弟,从小怕了的哥哥在外人眼里多怂,可在他眼中都是很厉害的哥哥。这种思维也李逵才能有,因为他单纯。看上去他是杀人魔王,可他整个人却很单纯。走到晚上,母亲渴了,要水喝。李逵在“岭上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,把娘放下,插了朴刀在侧边”,自己去找水。好不容易找到水,却没有盛水的东西,他到泗州大圣庙里,找了个香炉,洗刷了半天,“挽了半香炉水,双手擎来,再寻旧路,夹七夹八走上岭来;到得松树边石头上,不见了娘,只见朴刀插在那里。”这里的叙述很精彩,写的对象实在只能是李逵,孩子气的李逵。他娘让他找水来喝,他就一门心思去找水来,没想到和母亲一起去找水。那么长的时间,又是在深山老林里,等他回来,发觉母亲不见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他到处寻找,在一个洞穴里看到两只小虎“在那里舐一条人腿”。他知道那就是他娘的腿,他杀了四只虎,“也困乏了,走向泗州大圣庙里,睡到天明。次日早晨,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腿及剩的骨殖,把布衫包裹了;直到泗州大圣庙后掘土坑葬了。”大哭过后的李逵,在下山时碰到了猎户。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,却说了杀虎的经过,并引领猎户找到了四只老虎的尸体。众人领他到曹太公家,在喝酒庆祝时,被李鬼的妻子发现。曹太公设计活抓了李逵。这消息被朱贵知道后,他兄弟朱富设计,在李逵被押送到县城的路上救了李逵,也引得李云上了梁山。
  三.李逵杀殷天锡
  晁盖和宋江都受过朱仝的照顾,都想要朱仝入伙。可朱仝却甘心做配军,不愿意上梁山。他也确实得到了所在地官员的照顾,尤其是那个小衙内,特别喜欢朱仝。朱仝当然也喜欢这个孩子,常带他玩。而这却成了梁山逼他上山的一条路。具体是在朱仝带孩子出来后,让雷横和他寒暄,却让李逵偷走孩子。然后雷横假装帮他一起追,在离开州城一段距离后,让李逵斧劈了孩子,断了朱仝回去的路。读这段故事,我总觉得不舒服。不是由于叙述故事的残忍,而是总觉得这时的梁山好像变了晁盖他们定的基调。就比如强逼朱仝入伙这事,梁山头领们做事连王伦都不如,王伦还不强迫杨志入伙呢。被强逼的朱仝当然非常不高兴,他不能责怪晁盖、宋江,尽管他们是决定这么做事的人;他只能怪罪实际操作的人,杀了孩子的李逵。因此在众人劝说时,他放出话来,绝不和李逵在一起。这样,李逵就不得不暂时离开梁山,住在了柴进家里。
  恰好在这期间,柴进高唐州的叔叔,被“知府高廉的老婆兄弟殷天锡”占了花园,还被打了一顿。连气带伤,眼看性命不保。柴进要去看看,李逵也随他去了。在他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后,柴进叔叔去世了。在丧事期间,殷天锡并没有放过他们,在约定好的日子,带人找了过来。柴进和他们理论,殷天锡反叫人打他。李逵听他说要打柴进,冲了出来,从马上拉下殷天锡,打散了他的从人。等柴进想劝时,他已经打死了殷天锡。柴进只好让他先回梁山,想用自家的“丹书铁券”,承担这件事。这样,“李逵取了双斧,带了盘缠,出后门,自投梁山泊去了”。
  四.李逵和罗真人
  戴宗第二次去寻找公孙胜,觉得最好有人作伴去。李逵想去,这样李逵开始了他梁山的“伴当”生涯。约法三章后,两人上路了。可在路上,李逵就管不住自己的嘴,要喝酒吃肉。戴宗告诫他,要“神行”就要戒酒肉。李逵表面答应,可在暗中却偷吃酒肉。戴宗看透了他的把戏,没有说破。在第二天的“神行法”上,他让李逵一整天都停不下来。这情节当然是为了活跃气氛。这种故事,应该在听众那里也很吃香。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,李逵以哑巴的方式做吴用的“伴当”上大名府;作为燕青的伴当上东京、打泰山擂等等,他都是以和他性格相差很大的模样出现。这些当然都是为了活跃听众气氛的内容,这也是《水浒传》保留下话本特色的地方。在现在仍旧流传的评书,像《说唐》系列中的程咬金、《杨家将》系列中的焦赞孟良、《说岳》系列中的牛皋等人身上,多少可以看出这里李逵的影子。收不住腿的李逵和戴宗的对话很有趣,确实是很妙的章节,是古代版的搞笑小品。戴宗用这种方式收服了李逵,让李逵心甘情愿听他的话,这样正式的故事才上场。
  他们在蓟州城找了两日,没有一点信息。到了第三日中午,在一个素面馆,想买些点心吃。可店里客满,只好和一个老者凑桌坐到一起。看着别人的饭不停地上,合桌老人的热面也上来了。这本来是正常现象,先来的先吃。可李逵却生气了,把桌面一拍,弄得老人满脸热面汤。这个情节和前面他用指头弹歌女的情节联系起来,就会明白李逵是自己不知道轻重的人,也就是他分不清楚自己力量大小,并且也搞不明白自己和别人在承受能力方面是不一样的。老头当然不会罢休,揪住了李逵。李逵要开打时,戴宗喝住了他,并给老人陪话,顺便和老人聊起了家常。没想到,却从老头这里知道了公孙胜的下落。
  他们到公孙胜家。公孙胜母亲说公孙胜出外没回来。戴宗定计,两人唱了一出戏,逼出了公孙胜。但公孙胜却以师父为借口,不能跟他们走。戴宗坚持要一起去求罗真人,这样三人一起到了紫虚观。见到了罗真人,他委婉地表示不应该去,但也明确这是他们自己的事,让他们自己解决,就让他们走了。李逵没有听懂罗真人话的意思,戴宗告诉了他,惹得他很生气,“教我两个走了许多路程,我又吃了若干苦,寻见了,却放出这个屁来!莫要引老爷性发,一只手捻碎你这道冠儿,一只手提住腰胯,把那老贼道直撞下山去!”这确实是李逵的话,完全只有他自己。
  当天晚上,戴宗睡着后,李逵睡不着,他的心思是:“却不是干鸟气么?你原是山寨里人,却来问甚么鸟师父!我本待一斧砍了,出口鸟气;不争杀了他,却又请那个去救俺哥哥?”“明朝那厮又不肯,不误了哥哥的大事?我只是忍不得了,莫若杀了那个老贼道,教他没问处,只得和我去?”这是对公孙胜的埋怨,也是他杀罗道人前的想法。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这就是李逵。于是他乘夜到了观里,把罗真人劈倒在云床上,流出了“白血”。他笑道:“眼见得这贼是童男子身,颐养得元阳真气,不曾走泄,正没半点的红!”出门来,他又杀了一个青衣童子。悄悄地回到公孙胜家,在自己的床上睡了。
  第二天早上,李逵暗自得意地和其余两人再上紫虚观。碰到两个童子,公孙胜问师父,童子说在云床养性。李逵倒吃了一惊。三人见了罗真人,真人说看在李逵的面上,让公孙胜去一趟。然后说有一个方法能让他们快速回去。戴宗和公孙胜踩在手帕上,被升到了空中。李逵怕被算计,但看到他们两个没什么问题,也踩上了手帕。罗道人弄神通,把他送到蓟州府。官府把他当成妖人,狗血喷头、屎尿浇身,折磨五天后,才在戴宗的苦苦哀求下,救了回来。这段故事很奇幻,在古代应该是很引人入胜的内容,但现在有好多的笑点都已经消失了。不过,李逵被救回后,告诉戴宗那几天的经过,却实在表明李逵是一个诚实的人。
  三人回去的路上,李逵碰到了汤隆,并劝说他上梁山。在《说唐》系列评书里,每次程咬金碰到不如意的事,就会碰到一群人,他会带领他们回到自己的队伍,解决碰到的困难。李逵在后面的章节中,就是这么一个角色。
  五.李逵负荆请罪
  李逵和燕青从东京回梁山的途中,到了四柳村。由于他打扮的像个道人,当地庄主狄太公病急乱投医,认为李逵能够解除家里二十多岁闺女的邪崇。李逵得了便宜卖乖,说自己是罗真人弟子,专能捉鬼,不过要煮好一猪一羊祭祀神将。庄主安排妥当后,李逵大吃大喝。吃饱喝足后却想睡觉,被庄主提醒后,才去抓鬼。结果发现一个男子搂着一个女子在说话,他杀了男子,听女子说了原委后,又杀了女子。书中的写法是:“揪到床边,一斧砍下头来,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,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,李逵道:‘吃得饱,正没消食处。’就解下上半截衣裳,拿起双斧,看著两个死尸,一上一下,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。”这个情节即便安排到李逵身上也血腥。这么乱剁一气后,李逵笑道:“眼见这两个不得活了。”这种表现有些过,李逵是粗鲁,但不是傻。所以这个地方,我认同金圣叹的腰斩,实在是排座次之后,不,应该更早一些,呼延灼之流出现之后,《水浒传》精华已尽,好表达不是没有,而是很少了。李逵杀了人家的闺女,还训斥人家,并且让人家自己处理后事。接下来,“李逵睡到天明,跳将起来,对太公道:‘昨夜与你捉了鬼,你如何不谢?’太公只得收拾酒食相待,李逵、燕青吃了便行。”
  这样又到了一个大庄院,李逵强行进去,两个人随便吃喝了一些,住在了一间耳房。书中说“李逵当夜没些酒,在土炕子上翻来覆去睡不著,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,李逵心焦,那双眼怎地得合。巴到天明”,这行为已经不再是李逵。接下来,人家告诉他是宋江抢了自己闺女。李逵答应替人家讨回闺女,回到梁山,砍倒了“替天行道”的大旗,要杀宋江。燕青说明了原委,宋江和李逵为是否抢人家闺女赌上了脑袋。结果,宋江和柴进陪同李逵一起到了刘太公家,刘太公一家都不认识,都说抢自家闺女不是他们。李逵输了脑袋,燕青给李逵出主意,李逵上演了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。这样宋江没有杀李逵,而是要他找到刘太公闺女,并杀了假冒自己的强人。当然,仍旧让燕青陪他去。费了些周折,他们找到了强人,救回了刘太公闺女。
  李逵故事还有一段是燕青打完泰山擂后,李逵到了寿张县,强行做了一回知县,并让人假装告状,他要断案。结果他判挨打者受罚,而奖励了打人者。这样的文字只能算是游戏,金圣叹删除它们,说明他确实还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的。
  六.李逵之死
  李逵是最后活着受封的人之一,他是被宋江毒死的。按《水浒传》的说法,宋江喝了朝廷送的毒酒,觉得要是李逵知道自己的死因后,会起兵造反,替自己报仇。所以他叫来了李逵,把剩下的毒酒让他喝了。这种情节安排,作为故事当然没问题。可实际上,像他们那种情况,朝廷会有专人监管,宋江私下要李逵到他那,李逵想要离开属地找宋江。这样的事情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。这些常识性错误,是好多作家在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时常犯的。所以真正伟大的作家是百科全书,一流作家只写自己熟悉的,而不入流的作家觉得故事都是人编的,什么都敢编,胡编了还觉得自己很厉害。
  七.金圣叹的评语及分析
  李逵在百回本的《水浒传》中的经历大体如上所述,下面我们看看金圣叹是如何点评李逵的:
  李逵是上上人物,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。看他意思,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,无一个入得他眼。《孟子》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,正是他好批语。
  写李逵色色绝倒,真是化工肖物之笔。他都不必具论;只如李逵还有兄李达,便定然排行第二也,他却偏要一生自叫李大,直等急切中移名换姓时,反称作李二,谓之乖觉。试想他肚里,是何等没分晓。
  任是真正大豪杰好汉子,也还有时将银子买得他心肯。独有李逵,便银子也买他不得,须要等他自肯,真又是一样人。
  诸如此类,除了在总评,在有关李逵的章节,这样的评语还有很多。但李逵真有这么好吗?别的不说,我们就拿浔阳楼打歌女来说吧,那种事说实话只有恶棍才做得出。这和鲁智深有关的内容相对照,就更加表明李逵其实是一个不懂人性的东西。在“江州劫法场”里,李逵脱的赤条条的,手拿两把板斧,碰到谁杀谁。在白龙庙,他甚至连庙里的和尚都要杀。三打祝家庄,本来扈家庄已经和梁山达成了协议,并且扈家庄也把祝家庄老三捆绑了送梁山,可碰到了李逵。他不但杀了被抓的祝彪,还要杀扈成,亏得扈成逃得快,才保住了性命。可李逵还不罢手,杀进扈家庄,杀尽了扈家老小。金圣叹觉得这一切都是“天真烂漫”,但我们现在一般把这种行为称为“孩子气”,是任性而为的一种状态,是完全没有理智,纯粹由自己的好恶决定自己行动的表现。要是成人这样,我们就说他是一个反社会的人。而这样的人却能得到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明清文人读者的喜爱,说明什么呢?只能说明这些人价值观的扭曲。而普遍的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强势的、不合人性的教育。强势的教育,十年甚至几十年严苛的学习,那些玩意告诉他们怎么生活,可生活却处处和他们所学的不一样。他们想过符合本性的生活,但那些玩意告诉他们那是不对的。结果他们就变成了生活中完全遵守那些规则,但内心却一直在反抗那些规则的,具有分裂型性格的人。李逵那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行为,恰好就契合了那群人由于压抑而变得极端的心理,李逵做了他们想做,却根本就不能做的事,这样才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,才有了他们那么夸张的喜欢。现在我们知道,教育他们的是朱熹注释的《四书五经》。《四书五经》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出在朱熹的注释上。朱熹本身其实是没有能力注释《四书五经》的,因为他资质最多也就中等,这样的人按道理是不能独自正确理解《四书五经》思想的。可他的注释不但流传了下来,还成了要做官就必须参加的考试的标准答案。一个低水平的东西成了标准,高水平的人要么屈服于这个低水平,要么跳出这个圈子。屈服了的,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知道它是胡扯,但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,必须掌握那种胡扯的东西。但他们自己很明白那些狗屁不过是狗屁,所以他们把那种考试的内容当成是“敲门砖”,在目的达到后,立刻把它们扔到他们该在的地方。这类人的代表有公安三袁、纪昀。特别是纪昀,在他的书中,一有机会就借助于鬼怪来损一下朱熹。这些人当然都是资质很高的人,可这些人的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却很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,现在好多“鬼前说鬼话,人前说人话”而被称为聪明人的,其实就是这些人的“私淑弟子”。另一种是真心相信那些道理,一直用那些道理来要求自己的,结果由于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,在现实中却根本就行不通,这样的矛盾不间断地刺激,他们的心理一般就会变得扭曲。点评《水浒传》的文人们基本上都是属于屈服了的,只不过李贽是属于把朱熹的注释当成敲门砖的,而金圣叹则是属于长期压抑从而心理扭曲了的。而扭曲了的心理看到的都是片面的,所以他的注释,真诚确实真诚,可失去了客观性。不过也因此让我们知道了理学对文化人的毒害来。而不屈服或者说想屈服却不懂如何屈服的(一根筋的人),只能选择跳出来,他们走不通或者不能走科考这条路,只能做别的事。元朝,由于汉人一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,所以受过教育的汉族文人们只能干别的事,结果他们把“元曲”弄成了名牌。而明清两朝,同样的一些高智商文人们,不能或者不愿适合那种低水平的考试标准,前者像吴敬梓、蒲松龄,后者像曹雪芹(他代言人的贾宝玉就一直看不起热衷于科举的人)。这些人不能通过考试走上仕途,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小说的创作中,这样就有了明清小说的横空出世,“明清小说”也就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学的另一个品牌。在我看来,李逵作为一个人物形象,无论是作者对他的刻画还是他形象的意义,在《水浒》人物中,都只能说是中等,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一些。可看明清文人的评论,李逵成了他们的宠儿,金圣叹甚至说出了“《孟子》的‘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’,正是他好批语。”更有甚者,把有关李逵的内容单独编纂一册,称之为《寿张文集》。而这个所谓的“寿张”,也不过是李逵偶然路过寿张县,强行当了不到一个时辰的县长,这群文人就因此而用它来代称李逵。明清文人的这种独特审美情况,我把它称为“李逵现象”。
 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《水浒传》中有关李逵的内容。
  一.李逵出场
  李逵是在和酒店老板的无理取闹中出场的。
  当时宋江刚和戴宗认识,正准备喝酒联络感情。酒店伙计来找戴宗,说是只有他能管住的李铁牛在闹事。戴宗下去,不一会就带了一个“黑凛凛大汉”。几句闲谈后,宋江问他为什么和店主人吵闹。李逵道:“我有一锭大银,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,却问这主人家那借(应该是“挪借”)十两银子,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,自要些使用。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!却待要和那放对,打得他家粉碎,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。”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,金圣叹批了好多评语出来,选取其中第一句下的评语:“第一句讨大碗,第二句便说谎。写得奇绝妙绝。”我们常说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但看金圣叹们的评语,却只能得出“旁观者糊涂”的结论。不懂却胡扯,应该是好多文人的毛病吧?所有赌徒之所以沉迷于赌博,是由于他们都觉得头家那里的钱都是自己寄存的。李逵是赌徒,他当然也是这种心理。金圣叹们不是赌徒,因此他不懂这种心理。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,李逵立刻拿钱走了,连喜爱的酒都不喝了。当然是去了赌场,也很快输掉了十两银子。只不过这一次输了后的李逵却耍赖,不但抢回了十两赌本,还顺便拿走了头家的银子。在和头家们打斗时,再次碰到了宋江和戴宗。金圣叹在这里的评语里出现了两次“天真烂漫”,在他看来李逵这里的言语就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所“沾污”的小孩子的语言,当然也是他喜欢的那种小孩子的语言。宋江当然再次解决了他的问题。回去吃菜、喝酒。宋江看李逵的吃相,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吃饱,让伙计切几斤牛肉,伙计说牛肉已经没有了,只有羊肉。李逵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把菜汤泼在伙计身上。在正常人看来,这实在是无赖之极的恶棍才做得出的行为。但金圣叹却来了一个“妙绝”(说实话,我有些不知道这货当时是怎么一种心态。但就凭这种心态,他被腰斩二十次都是他应得的)。吃过羊肉后,他去讨鱼,惹事后和张顺大战两次。亏得宋江、戴宗解围,一起结识了,再回楼上,和张顺占位置,吃酒闲聊。来了一个歌女,李逵嫌她的演唱妨碍了自己说话,打了她一下,结果头上受伤。这一段,金圣叹评语中最常见的是“天真烂漫”,也就是他觉得李逵可爱,是由于他“天真烂漫”。当然这个“天真烂漫”,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天真烂漫”,而是完全按照当时他心意做事的一种心态。
  二.李逵探母
  到了梁山的李逵,看到宋江从老家接回了爹,听到公孙胜要去看娘,他也动了回家探母的打算。宋江要他遵守三件事才允许他去(这样的约法三章,在后面李逵的有关章节,几乎都出现,这已经成为了说书人心目中,李逵这类人的常用套路),他答应后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在沂水县西门外看追拿逃犯的榜文,当然其中有他,但他却不知道,还站在那里听。这情节很熟悉,鲁智深在逃离时,也曾站在追拿他的榜文前张望。这应该是当时说书人表现没有机心,也没有文化的粗鲁人的套路。亏了宋江安排的朱贵先发现了他,把他拉离了人群,拉到了一个酒店。朱贵问他怎么走的早却到的迟,李逵的回答很有李逵特色:“便是哥哥分付,教我不要吃酒,以此路上走得慢了。”知道这酒店是朱贵兄弟朱富开的后,李逵开了酒戒。一直喝到四更天,这才吃了些饭食,从小路到他家去。在路上,他从“露草之中,赶出一只白兔儿来”,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。山上既然有老虎,有白兔当然更加合理。他追赶这白兔,就有些孩子气。这样的事也只有李逵这样的人能做。但金圣叹却把这一细节上纲上线,说什么“大孝合天,则甘露降;至孝合地,则芝草生;明孝合日,则凤凰集;纯孝合月,则白兔驯。闲中忽生出一白兔,明是纯孝所感,盖深许李逵之至也。”文字功夫确实不错,排比用得连我都觉得过瘾,可这种表达后面的思维却正是文字狱的基础。一件很普通的事,他们能联系出许多的道理,并且这种联系,正反两面都可以。所以我常想,害死金圣叹们的“文字狱”其实就是他们这样的“文化”人自己编造而成的。
  李逵追丢小白兔后,碰到了一个大汉,这就是李鬼假扮的李逵。李鬼碰到李逵,现在几乎都成了打假的广告语。他们交手,结果不用想都知道,李逵给了李鬼的腿上一刀,搠翻在地。本来要杀,听李鬼说他家中有九十岁老娘时,书中写道: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,听得说了这话,自肚里寻思道:“我特地归家来取娘,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,天地也不容我。罢!罢!我饶了你这厮性命!”这种思维方式在李逵的生涯中很少碰到。这么一番思索后,李逵放了他,还给了他十两银子。当然李逵放李鬼也不是要他学好,而是“只我便是真黑旋风;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!”,也就是在李逵看来,打劫不是什么问题,问题在于李鬼打劫的水平太差。
  李逵继续上路,走到一户人家,看到一个妇人,卖饭吃。妇人答应给他煮饭,淘好米,煮上饭。李逵上厕所时,却看到李鬼走了回来,妇人开后门迎他进来。两人说起了经历,听说李逵在家里时,他们打算杀了李逵,取了他的钱财。李逵听到后,怒火中烧,杀了李鬼,妇人却乘机逃走了。李逵收拾妥当后,饭也好了,他从“李鬼腿上割了两块肉,把些水洗净了,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;一面烧一面吃;吃得饱了,把李鬼的尸首抛放屋下,放了把火,提了朴刀,自投山路里去了。”现在的读者看到这样的细节会觉得恶心,但这其实就是我们先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一种生活状态。本来在人吃人的社会,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的,可我们民族的聪明人却想用礼仪来防止这种行为,甚至还放出了什么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之类的狗屁来。
  李逵和他娘的对话,和他哥哥的对话,真是一家人的声气。外面再凶的人,在家都会回到原样。他哥哥生气出去后,李逵怕他哥哥找他麻烦,在床上留下五十两银子,背起母亲上路了。但出门后,“怕李达领人赶来,背著娘,只奔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”。这个细节真实吗?非常真实。李逵肯定比他哥哥厉害很多。但亲兄弟,从小怕了的哥哥在外人眼里多怂,可在他眼中都是很厉害的哥哥。这种思维也李逵才能有,因为他单纯。看上去他是杀人魔王,可他整个人却很单纯。走到晚上,母亲渴了,要水喝。李逵在“岭上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,把娘放下,插了朴刀在侧边”,自己去找水。好不容易找到水,却没有盛水的东西,他到泗州大圣庙里,找了个香炉,洗刷了半天,“挽了半香炉水,双手擎来,再寻旧路,夹七夹八走上岭来;到得松树边石头上,不见了娘,只见朴刀插在那里。”这里的叙述很精彩,写的对象实在只能是李逵,孩子气的李逵。他娘让他找水来喝,他就一门心思去找水来,没想到和母亲一起去找水。那么长的时间,又是在深山老林里,等他回来,发觉母亲不见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他到处寻找,在一个洞穴里看到两只小虎“在那里舐一条人腿”。他知道那就是他娘的腿,他杀了四只虎,“也困乏了,走向泗州大圣庙里,睡到天明。次日早晨,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腿及剩的骨殖,把布衫包裹了;直到泗州大圣庙后掘土坑葬了。”大哭过后的李逵,在下山时碰到了猎户。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,却说了杀虎的经过,并引领猎户找到了四只老虎的尸体。众人领他到曹太公家,在喝酒庆祝时,被李鬼的妻子发现。曹太公设计活抓了李逵。这消息被朱贵知道后,他兄弟朱富设计,在李逵被押送到县城的路上救了李逵,也引得李云上了梁山。
  三.李逵杀殷天锡
  晁盖和宋江都受过朱仝的照顾,都想要朱仝入伙。可朱仝却甘心做配军,不愿意上梁山。他也确实得到了所在地官员的照顾,尤其是那个小衙内,特别喜欢朱仝。朱仝当然也喜欢这个孩子,常带他玩。而这却成了梁山逼他上山的一条路。具体是在朱仝带孩子出来后,让雷横和他寒暄,却让李逵偷走孩子。然后雷横假装帮他一起追,在离开州城一段距离后,让李逵斧劈了孩子,断了朱仝回去的路。读这段故事,我总觉得不舒服。不是由于叙述故事的残忍,而是总觉得这时的梁山好像变了晁盖他们定的基调。就比如强逼朱仝入伙这事,梁山头领们做事连王伦都不如,王伦还不强迫杨志入伙呢。被强逼的朱仝当然非常不高兴,他不能责怪晁盖、宋江,尽管他们是决定这么做事的人;他只能怪罪实际操作的人,杀了孩子的李逵。因此在众人劝说时,他放出话来,绝不和李逵在一起。这样,李逵就不得不暂时离开梁山,住在了柴进家里。
  恰好在这期间,柴进高唐州的叔叔,被“知府高廉的老婆兄弟殷天锡”占了花园,还被打了一顿。连气带伤,眼看性命不保。柴进要去看看,李逵也随他去了。在他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后,柴进叔叔去世了。在丧事期间,殷天锡并没有放过他们,在约定好的日子,带人找了过来。柴进和他们理论,殷天锡反叫人打他。李逵听他说要打柴进,冲了出来,从马上拉下殷天锡,打散了他的从人。等柴进想劝时,他已经打死了殷天锡。柴进只好让他先回梁山,想用自家的“丹书铁券”,承担这件事。这样,“李逵取了双斧,带了盘缠,出后门,自投梁山泊去了”。
  四.李逵和罗真人
  戴宗第二次去寻找公孙胜,觉得最好有人作伴去。李逵想去,这样李逵开始了他梁山的“伴当”生涯。约法三章后,两人上路了。可在路上,李逵就管不住自己的嘴,要喝酒吃肉。戴宗告诫他,要“神行”就要戒酒肉。李逵表面答应,可在暗中却偷吃酒肉。戴宗看透了他的把戏,没有说破。在第二天的“神行法”上,他让李逵一整天都停不下来。这情节当然是为了活跃气氛。这种故事,应该在听众那里也很吃香。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,李逵以哑巴的方式做吴用的“伴当”上大名府;作为燕青的伴当上东京、打泰山擂等等,他都是以和他性格相差很大的模样出现。这些当然都是为了活跃听众气氛的内容,这也是《水浒传》保留下话本特色的地方。在现在仍旧流传的评书,像《说唐》系列中的程咬金、《杨家将》系列中的焦赞孟良、《说岳》系列中的牛皋等人身上,多少可以看出这里李逵的影子。收不住腿的李逵和戴宗的对话很有趣,确实是很妙的章节,是古代版的搞笑小品。戴宗用这种方式收服了李逵,让李逵心甘情愿听他的话,这样正式的故事才上场。
  他们在蓟州城找了两日,没有一点信息。到了第三日中午,在一个素面馆,想买些点心吃。可店里客满,只好和一个老者凑桌坐到一起。看着别人的饭不停地上,合桌老人的热面也上来了。这本来是正常现象,先来的先吃。可李逵却生气了,把桌面一拍,弄得老人满脸热面汤。这个情节和前面他用指头弹歌女的情节联系起来,就会明白李逵是自己不知道轻重的人,也就是他分不清楚自己力量大小,并且也搞不明白自己和别人在承受能力方面是不一样的。老头当然不会罢休,揪住了李逵。李逵要开打时,戴宗喝住了他,并给老人陪话,顺便和老人聊起了家常。没想到,却从老头这里知道了公孙胜的下落。
  他们到公孙胜家。公孙胜母亲说公孙胜出外没回来。戴宗定计,两人唱了一出戏,逼出了公孙胜。但公孙胜却以师父为借口,不能跟他们走。戴宗坚持要一起去求罗真人,这样三人一起到了紫虚观。见到了罗真人,他委婉地表示不应该去,但也明确这是他们自己的事,让他们自己解决,就让他们走了。李逵没有听懂罗真人话的意思,戴宗告诉了他,惹得他很生气,“教我两个走了许多路程,我又吃了若干苦,寻见了,却放出这个屁来!莫要引老爷性发,一只手捻碎你这道冠儿,一只手提住腰胯,把那老贼道直撞下山去!”这确实是李逵的话,完全只有他自己。
  当天晚上,戴宗睡着后,李逵睡不着,他的心思是:“却不是干鸟气么?你原是山寨里人,却来问甚么鸟师父!我本待一斧砍了,出口鸟气;不争杀了他,却又请那个去救俺哥哥?”“明朝那厮又不肯,不误了哥哥的大事?我只是忍不得了,莫若杀了那个老贼道,教他没问处,只得和我去?”这是对公孙胜的埋怨,也是他杀罗道人前的想法。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这就是李逵。于是他乘夜到了观里,把罗真人劈倒在云床上,流出了“白血”。他笑道:“眼见得这贼是童男子身,颐养得元阳真气,不曾走泄,正没半点的红!”出门来,他又杀了一个青衣童子。悄悄地回到公孙胜家,在自己的床上睡了。
  第二天早上,李逵暗自得意地和其余两人再上紫虚观。碰到两个童子,公孙胜问师父,童子说在云床养性。李逵倒吃了一惊。三人见了罗真人,真人说看在李逵的面上,让公孙胜去一趟。然后说有一个方法能让他们快速回去。戴宗和公孙胜踩在手帕上,被升到了空中。李逵怕被算计,但看到他们两个没什么问题,也踩上了手帕。罗道人弄神通,把他送到蓟州府。官府把他当成妖人,狗血喷头、屎尿浇身,折磨五天后,才在戴宗的苦苦哀求下,救了回来。这段故事很奇幻,在古代应该是很引人入胜的内容,但现在有好多的笑点都已经消失了。不过,李逵被救回后,告诉戴宗那几天的经过,却实在表明李逵是一个诚实的人。
  三人回去的路上,李逵碰到了汤隆,并劝说他上梁山。在《说唐》系列评书里,每次程咬金碰到不如意的事,就会碰到一群人,他会带领他们回到自己的队伍,解决碰到的困难。李逵在后面的章节中,就是这么一个角色。
  五.李逵负荆请罪
  李逵和燕青从东京回梁山的途中,到了四柳村。由于他打扮的像个道人,当地庄主狄太公病急乱投医,认为李逵能够解除家里二十多岁闺女的邪崇。李逵得了便宜卖乖,说自己是罗真人弟子,专能捉鬼,不过要煮好一猪一羊祭祀神将。庄主安排妥当后,李逵大吃大喝。吃饱喝足后却想睡觉,被庄主提醒后,才去抓鬼。结果发现一个男子搂着一个女子在说话,他杀了男子,听女子说了原委后,又杀了女子。书中的写法是:“揪到床边,一斧砍下头来,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,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,李逵道:‘吃得饱,正没消食处。’就解下上半截衣裳,拿起双斧,看著两个死尸,一上一下,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。”这个情节即便安排到李逵身上也血腥。这么乱剁一气后,李逵笑道:“眼见这两个不得活了。”这种表现有些过,李逵是粗鲁,但不是傻。所以这个地方,我认同金圣叹的腰斩,实在是排座次之后,不,应该更早一些,呼延灼之流出现之后,《水浒传》精华已尽,好表达不是没有,而是很少了。李逵杀了人家的闺女,还训斥人家,并且让人家自己处理后事。接下来,“李逵睡到天明,跳将起来,对太公道:‘昨夜与你捉了鬼,你如何不谢?’太公只得收拾酒食相待,李逵、燕青吃了便行。”
  这样又到了一个大庄院,李逵强行进去,两个人随便吃喝了一些,住在了一间耳房。书中说“李逵当夜没些酒,在土炕子上翻来覆去睡不著,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,李逵心焦,那双眼怎地得合。巴到天明”,这行为已经不再是李逵。接下来,人家告诉他是宋江抢了自己闺女。李逵答应替人家讨回闺女,回到梁山,砍倒了“替天行道”的大旗,要杀宋江。燕青说明了原委,宋江和李逵为是否抢人家闺女赌上了脑袋。结果,宋江和柴进陪同李逵一起到了刘太公家,刘太公一家都不认识,都说抢自家闺女不是他们。李逵输了脑袋,燕青给李逵出主意,李逵上演了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。这样宋江没有杀李逵,而是要他找到刘太公闺女,并杀了假冒自己的强人。当然,仍旧让燕青陪他去。费了些周折,他们找到了强人,救回了刘太公闺女。
  李逵故事还有一段是燕青打完泰山擂后,李逵到了寿张县,强行做了一回知县,并让人假装告状,他要断案。结果他判挨打者受罚,而奖励了打人者。这样的文字只能算是游戏,金圣叹删除它们,说明他确实还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的。
  六.李逵之死
  李逵是最后活着受封的人之一,他是被宋江毒死的。按《水浒传》的说法,宋江喝了朝廷送的毒酒,觉得要是李逵知道自己的死因后,会起兵造反,替自己报仇。所以他叫来了李逵,把剩下的毒酒让他喝了。这种情节安排,作为故事当然没问题。可实际上,像他们那种情况,朝廷会有专人监管,宋江私下要李逵到他那,李逵想要离开属地找宋江。这样的事情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。这些常识性错误,是好多作家在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时常犯的。所以真正伟大的作家是百科全书,一流作家只写自己熟悉的,而不入流的作家觉得故事都是人编的,什么都敢编,胡编了还觉得自己很厉害。
  七.金圣叹的评语及分析
  李逵在百回本的《水浒传》中的经历大体如上所述,下面我们看看金圣叹是如何点评李逵的:
  李逵是上上人物,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。看他意思,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,无一个入得他眼。《孟子》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,正是他好批语。
  写李逵色色绝倒,真是化工肖物之笔。他都不必具论;只如李逵还有兄李达,便定然排行第二也,他却偏要一生自叫李大,直等急切中移名换姓时,反称作李二,谓之乖觉。试想他肚里,是何等没分晓。
  任是真正大豪杰好汉子,也还有时将银子买得他心肯。独有李逵,便银子也买他不得,须要等他自肯,真又是一样人。
  诸如此类,除了在总评,在有关李逵的章节,这样的评语还有很多。但李逵真有这么好吗?别的不说,我们就拿浔阳楼打歌女来说吧,那种事说实话只有恶棍才做得出。这和鲁智深有关的内容相对照,就更加表明李逵其实是一个不懂人性的东西。在“江州劫法场”里,李逵脱的赤条条的,手拿两把板斧,碰到谁杀谁。在白龙庙,他甚至连庙里的和尚都要杀。三打祝家庄,本来扈家庄已经和梁山达成了协议,并且扈家庄也把祝家庄老三捆绑了送梁山,可碰到了李逵。他不但杀了被抓的祝彪,还要杀扈成,亏得扈成逃得快,才保住了性命。可李逵还不罢手,杀进扈家庄,杀尽了扈家老小。金圣叹觉得这一切都是“天真烂漫”,但我们现在一般把这种行为称为“孩子气”,是任性而为的一种状态,是完全没有理智,纯粹由自己的好恶决定自己行动的表现。要是成人这样,我们就说他是一个反社会的人。而这样的人却能得到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明清文人读者的喜爱,说明什么呢?只能说明这些人价值观的扭曲。而普遍的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强势的、不合人性的教育。强势的教育,十年甚至几十年严苛的学习,那些玩意告诉他们怎么生活,可生活却处处和他们所学的不一样。他们想过符合本性的生活,但那些玩意告诉他们那是不对的。结果他们就变成了生活中完全遵守那些规则,但内心却一直在反抗那些规则的,具有分裂型性格的人。李逵那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行为,恰好就契合了那群人由于压抑而变得极端的心理,李逵做了他们想做,却根本就不能做的事,这样才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,才有了他们那么夸张的喜欢。现在我们知道,教育他们的是朱熹注释的《四书五经》。《四书五经》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出在朱熹的注释上。朱熹本身其实是没有能力注释《四书五经》的,因为他资质最多也就中等,这样的人按道理是不能独自正确理解《四书五经》思想的。可他的注释不但流传了下来,还成了要做官就必须参加的考试的标准答案。一个低水平的东西成了标准,高水平的人要么屈服于这个低水平,要么跳出这个圈子。屈服了的,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知道它是胡扯,但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,必须掌握那种胡扯的东西。但他们自己很明白那些狗屁不过是狗屁,所以他们把那种考试的内容当成是“敲门砖”,在目的达到后,立刻把它们扔到他们该在的地方。这类人的代表有公安三袁、纪昀。特别是纪昀,在他的书中,一有机会就借助于鬼怪来损一下朱熹。这些人当然都是资质很高的人,可这些人的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却很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,现在好多“鬼前说鬼话,人前说人话”而被称为聪明人的,其实就是这些人的“私淑弟子”。另一种是真心相信那些道理,一直用那些道理来要求自己的,结果由于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,在现实中却根本就行不通,这样的矛盾不间断地刺激,他们的心理一般就会变得扭曲。点评《水浒传》的文人们基本上都是属于屈服了的,只不过李贽是属于把朱熹的注释当成敲门砖的,而金圣叹则是属于长期压抑从而心理扭曲了的。而扭曲了的心理看到的都是片面的,所以他的注释,真诚确实真诚,可失去了客观性。不过也因此让我们知道了理学对文化人的毒害来。而不屈服或者说想屈服却不懂如何屈服的(一根筋的人),只能选择跳出来,他们走不通或者不能走科考这条路,只能做别的事。元朝,由于汉人一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,所以受过教育的汉族文人们只能干别的事,结果他们把“元曲”弄成了名牌。而明清两朝,同样的一些高智商文人们,不能或者不愿适合那种低水平的考试标准,前者像吴敬梓、蒲松龄,后者像曹雪芹(他代言人的贾宝玉就一直看不起热衷于科举的人)。这些人不能通过考试走上仕途,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小说的创作中,这样就有了明清小说的横空出世,“明清小说”也就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学的另一个品牌。在我看来,李逵作为一个人物形象,无论是作者对他的刻画还是他形象的意义,在《水浒》人物中,都只能说是中等,最多也就是中等偏上一些。可看明清文人的评论,李逵成了他们的宠儿,金圣叹甚至说出了“《孟子》的‘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’,正是他好批语。”更有甚者,把有关李逵的内容单独编纂一册,称之为《寿张文集》。而这个所谓的“寿张”,也不过是李逵偶然路过寿张县,强行当了不到一个时辰的县长,这群文人就因此而用它来代称李逵。明清文人的这种独特审美情况,我把它称为“李逵现象”。
 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《水浒传》中有关李逵的内容。
  一.李逵出场
  李逵是在和酒店老板的无理取闹中出场的。
  当时宋江刚和戴宗认识,正准备喝酒联络感情。酒店伙计来找戴宗,说是只有他能管住的李铁牛在闹事。戴宗下去,不一会就带了一个“黑凛凛大汉”。几句闲谈后,宋江问他为什么和店主人吵闹。李逵道:“我有一锭大银,解了十两小银使用了,却问这主人家那借(应该是“挪借”)十两银子,去赎那大银出来便还他,自要些使用。叵耐这鸟主人不肯借与我!却待要和那放对,打得他家粉碎,却被大哥叫了我上来。”就这么简单的几句话,金圣叹批了好多评语出来,选取其中第一句下的评语:“第一句讨大碗,第二句便说谎。写得奇绝妙绝。”我们常说“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”,但看金圣叹们的评语,却只能得出“旁观者糊涂”的结论。不懂却胡扯,应该是好多文人的毛病吧?所有赌徒之所以沉迷于赌博,是由于他们都觉得头家那里的钱都是自己寄存的。李逵是赌徒,他当然也是这种心理。金圣叹们不是赌徒,因此他不懂这种心理。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,李逵立刻拿钱走了,连喜爱的酒都不喝了。当然是去了赌场,也很快输掉了十两银子。只不过这一次输了后的李逵却耍赖,不但抢回了十两赌本,还顺便拿走了头家的银子。在和头家们打斗时,再次碰到了宋江和戴宗。金圣叹在这里的评语里出现了两次“天真烂漫”,在他看来李逵这里的言语就是一个没有被世俗所“沾污”的小孩子的语言,当然也是他喜欢的那种小孩子的语言。宋江当然再次解决了他的问题。回去吃菜、喝酒。宋江看李逵的吃相,觉得他应该是没有吃饱,让伙计切几斤牛肉,伙计说牛肉已经没有了,只有羊肉。李逵听到这句话后立刻把菜汤泼在伙计身上。在正常人看来,这实在是无赖之极的恶棍才做得出的行为。但金圣叹却来了一个“妙绝”(说实话,我有些不知道这货当时是怎么一种心态。但就凭这种心态,他被腰斩二十次都是他应得的)。吃过羊肉后,他去讨鱼,惹事后和张顺大战两次。亏得宋江、戴宗解围,一起结识了,再回楼上,和张顺占位置,吃酒闲聊。来了一个歌女,李逵嫌她的演唱妨碍了自己说话,打了她一下,结果头上受伤。这一段,金圣叹评语中最常见的是“天真烂漫”,也就是他觉得李逵可爱,是由于他“天真烂漫”。当然这个“天真烂漫”,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“天真烂漫”,而是完全按照当时他心意做事的一种心态。
  二.李逵探母
  到了梁山的李逵,看到宋江从老家接回了爹,听到公孙胜要去看娘,他也动了回家探母的打算。宋江要他遵守三件事才允许他去(这样的约法三章,在后面李逵的有关章节,几乎都出现,这已经成为了说书人心目中,李逵这类人的常用套路),他答应后,踏上了回家的路。在沂水县西门外看追拿逃犯的榜文,当然其中有他,但他却不知道,还站在那里听。这情节很熟悉,鲁智深在逃离时,也曾站在追拿他的榜文前张望。这应该是当时说书人表现没有机心,也没有文化的粗鲁人的套路。亏了宋江安排的朱贵先发现了他,把他拉离了人群,拉到了一个酒店。朱贵问他怎么走的早却到的迟,李逵的回答很有李逵特色:“便是哥哥分付,教我不要吃酒,以此路上走得慢了。”知道这酒店是朱贵兄弟朱富开的后,李逵开了酒戒。一直喝到四更天,这才吃了些饭食,从小路到他家去。在路上,他从“露草之中,赶出一只白兔儿来”,这本来是很正常的事。山上既然有老虎,有白兔当然更加合理。他追赶这白兔,就有些孩子气。这样的事也只有李逵这样的人能做。但金圣叹却把这一细节上纲上线,说什么“大孝合天,则甘露降;至孝合地,则芝草生;明孝合日,则凤凰集;纯孝合月,则白兔驯。闲中忽生出一白兔,明是纯孝所感,盖深许李逵之至也。”文字功夫确实不错,排比用得连我都觉得过瘾,可这种表达后面的思维却正是文字狱的基础。一件很普通的事,他们能联系出许多的道理,并且这种联系,正反两面都可以。所以我常想,害死金圣叹们的“文字狱”其实就是他们这样的“文化”人自己编造而成的。
  李逵追丢小白兔后,碰到了一个大汉,这就是李鬼假扮的李逵。李鬼碰到李逵,现在几乎都成了打假的广告语。他们交手,结果不用想都知道,李逵给了李鬼的腿上一刀,搠翻在地。本来要杀,听李鬼说他家中有九十岁老娘时,书中写道:李逵虽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君,听得说了这话,自肚里寻思道:“我特地归家来取娘,倒杀了一个养娘的人,天地也不容我。罢!罢!我饶了你这厮性命!”这种思维方式在李逵的生涯中很少碰到。这么一番思索后,李逵放了他,还给了他十两银子。当然李逵放李鬼也不是要他学好,而是“只我便是真黑旋风;你从今已后休要坏了俺的名目!”,也就是在李逵看来,打劫不是什么问题,问题在于李鬼打劫的水平太差。
  李逵继续上路,走到一户人家,看到一个妇人,卖饭吃。妇人答应给他煮饭,淘好米,煮上饭。李逵上厕所时,却看到李鬼走了回来,妇人开后门迎他进来。两人说起了经历,听说李逵在家里时,他们打算杀了李逵,取了他的钱财。李逵听到后,怒火中烧,杀了李鬼,妇人却乘机逃走了。李逵收拾妥当后,饭也好了,他从“李鬼腿上割了两块肉,把些水洗净了,灶里抓些炭火来便烧;一面烧一面吃;吃得饱了,把李鬼的尸首抛放屋下,放了把火,提了朴刀,自投山路里去了。”现在的读者看到这样的细节会觉得恶心,但这其实就是我们先人们曾经经历过的一种生活状态。本来在人吃人的社会,是千万不能告诉别人的,可我们民族的聪明人却想用礼仪来防止这种行为,甚至还放出了什么“饿死事小,失节事大”之类的狗屁来。
  李逵和他娘的对话,和他哥哥的对话,真是一家人的声气。外面再凶的人,在家都会回到原样。他哥哥生气出去后,李逵怕他哥哥找他麻烦,在床上留下五十两银子,背起母亲上路了。但出门后,“怕李达领人赶来,背著娘,只奔乱山深处僻静小路而走”。这个细节真实吗?非常真实。李逵肯定比他哥哥厉害很多。但亲兄弟,从小怕了的哥哥在外人眼里多怂,可在他眼中都是很厉害的哥哥。这种思维也李逵才能有,因为他单纯。看上去他是杀人魔王,可他整个人却很单纯。走到晚上,母亲渴了,要水喝。李逵在“岭上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,把娘放下,插了朴刀在侧边”,自己去找水。好不容易找到水,却没有盛水的东西,他到泗州大圣庙里,找了个香炉,洗刷了半天,“挽了半香炉水,双手擎来,再寻旧路,夹七夹八走上岭来;到得松树边石头上,不见了娘,只见朴刀插在那里。”这里的叙述很精彩,写的对象实在只能是李逵,孩子气的李逵。他娘让他找水来喝,他就一门心思去找水来,没想到和母亲一起去找水。那么长的时间,又是在深山老林里,等他回来,发觉母亲不见了也就在情理之中了。他到处寻找,在一个洞穴里看到两只小虎“在那里舐一条人腿”。他知道那就是他娘的腿,他杀了四只虎,“也困乏了,走向泗州大圣庙里,睡到天明。次日早晨,李逵却来收拾亲娘的腿及剩的骨殖,把布衫包裹了;直到泗州大圣庙后掘土坑葬了。”大哭过后的李逵,在下山时碰到了猎户。他隐瞒了自己的身份,却说了杀虎的经过,并引领猎户找到了四只老虎的尸体。众人领他到曹太公家,在喝酒庆祝时,被李鬼的妻子发现。曹太公设计活抓了李逵。这消息被朱贵知道后,他兄弟朱富设计,在李逵被押送到县城的路上救了李逵,也引得李云上了梁山。
  三.李逵杀殷天锡
  晁盖和宋江都受过朱仝的照顾,都想要朱仝入伙。可朱仝却甘心做配军,不愿意上梁山。他也确实得到了所在地官员的照顾,尤其是那个小衙内,特别喜欢朱仝。朱仝当然也喜欢这个孩子,常带他玩。而这却成了梁山逼他上山的一条路。具体是在朱仝带孩子出来后,让雷横和他寒暄,却让李逵偷走孩子。然后雷横假装帮他一起追,在离开州城一段距离后,让李逵斧劈了孩子,断了朱仝回去的路。读这段故事,我总觉得不舒服。不是由于叙述故事的残忍,而是总觉得这时的梁山好像变了晁盖他们定的基调。就比如强逼朱仝入伙这事,梁山头领们做事连王伦都不如,王伦还不强迫杨志入伙呢。被强逼的朱仝当然非常不高兴,他不能责怪晁盖、宋江,尽管他们是决定这么做事的人;他只能怪罪实际操作的人,杀了孩子的李逵。因此在众人劝说时,他放出话来,绝不和李逵在一起。这样,李逵就不得不暂时离开梁山,住在了柴进家里。
  恰好在这期间,柴进高唐州的叔叔,被“知府高廉的老婆兄弟殷天锡”占了花园,还被打了一顿。连气带伤,眼看性命不保。柴进要去看看,李逵也随他去了。在他们知道事情的原委后,柴进叔叔去世了。在丧事期间,殷天锡并没有放过他们,在约定好的日子,带人找了过来。柴进和他们理论,殷天锡反叫人打他。李逵听他说要打柴进,冲了出来,从马上拉下殷天锡,打散了他的从人。等柴进想劝时,他已经打死了殷天锡。柴进只好让他先回梁山,想用自家的“丹书铁券”,承担这件事。这样,“李逵取了双斧,带了盘缠,出后门,自投梁山泊去了”。
  四.李逵和罗真人
  戴宗第二次去寻找公孙胜,觉得最好有人作伴去。李逵想去,这样李逵开始了他梁山的“伴当”生涯。约法三章后,两人上路了。可在路上,李逵就管不住自己的嘴,要喝酒吃肉。戴宗告诫他,要“神行”就要戒酒肉。李逵表面答应,可在暗中却偷吃酒肉。戴宗看透了他的把戏,没有说破。在第二天的“神行法”上,他让李逵一整天都停不下来。这情节当然是为了活跃气氛。这种故事,应该在听众那里也很吃香。所以在后面的章节中,李逵以哑巴的方式做吴用的“伴当”上大名府;作为燕青的伴当上东京、打泰山擂等等,他都是以和他性格相差很大的模样出现。这些当然都是为了活跃听众气氛的内容,这也是《水浒传》保留下话本特色的地方。在现在仍旧流传的评书,像《说唐》系列中的程咬金、《杨家将》系列中的焦赞孟良、《说岳》系列中的牛皋等人身上,多少可以看出这里李逵的影子。收不住腿的李逵和戴宗的对话很有趣,确实是很妙的章节,是古代版的搞笑小品。戴宗用这种方式收服了李逵,让李逵心甘情愿听他的话,这样正式的故事才上场。
  他们在蓟州城找了两日,没有一点信息。到了第三日中午,在一个素面馆,想买些点心吃。可店里客满,只好和一个老者凑桌坐到一起。看着别人的饭不停地上,合桌老人的热面也上来了。这本来是正常现象,先来的先吃。可李逵却生气了,把桌面一拍,弄得老人满脸热面汤。这个情节和前面他用指头弹歌女的情节联系起来,就会明白李逵是自己不知道轻重的人,也就是他分不清楚自己力量大小,并且也搞不明白自己和别人在承受能力方面是不一样的。老头当然不会罢休,揪住了李逵。李逵要开打时,戴宗喝住了他,并给老人陪话,顺便和老人聊起了家常。没想到,却从老头这里知道了公孙胜的下落。
  他们到公孙胜家。公孙胜母亲说公孙胜出外没回来。戴宗定计,两人唱了一出戏,逼出了公孙胜。但公孙胜却以师父为借口,不能跟他们走。戴宗坚持要一起去求罗真人,这样三人一起到了紫虚观。见到了罗真人,他委婉地表示不应该去,但也明确这是他们自己的事,让他们自己解决,就让他们走了。李逵没有听懂罗真人话的意思,戴宗告诉了他,惹得他很生气,“教我两个走了许多路程,我又吃了若干苦,寻见了,却放出这个屁来!莫要引老爷性发,一只手捻碎你这道冠儿,一只手提住腰胯,把那老贼道直撞下山去!”这确实是李逵的话,完全只有他自己。
  当天晚上,戴宗睡着后,李逵睡不着,他的心思是:“却不是干鸟气么?你原是山寨里人,却来问甚么鸟师父!我本待一斧砍了,出口鸟气;不争杀了他,却又请那个去救俺哥哥?”“明朝那厮又不肯,不误了哥哥的大事?我只是忍不得了,莫若杀了那个老贼道,教他没问处,只得和我去?”这是对公孙胜的埋怨,也是他杀罗道人前的想法。想到什么就做什么,这就是李逵。于是他乘夜到了观里,把罗真人劈倒在云床上,流出了“白血”。他笑道:“眼见得这贼是童男子身,颐养得元阳真气,不曾走泄,正没半点的红!”出门来,他又杀了一个青衣童子。悄悄地回到公孙胜家,在自己的床上睡了。
  第二天早上,李逵暗自得意地和其余两人再上紫虚观。碰到两个童子,公孙胜问师父,童子说在云床养性。李逵倒吃了一惊。三人见了罗真人,真人说看在李逵的面上,让公孙胜去一趟。然后说有一个方法能让他们快速回去。戴宗和公孙胜踩在手帕上,被升到了空中。李逵怕被算计,但看到他们两个没什么问题,也踩上了手帕。罗道人弄神通,把他送到蓟州府。官府把他当成妖人,狗血喷头、屎尿浇身,折磨五天后,才在戴宗的苦苦哀求下,救了回来。这段故事很奇幻,在古代应该是很引人入胜的内容,但现在有好多的笑点都已经消失了。不过,李逵被救回后,告诉戴宗那几天的经过,却实在表明李逵是一个诚实的人。
  三人回去的路上,李逵碰到了汤隆,并劝说他上梁山。在《说唐》系列评书里,每次程咬金碰到不如意的事,就会碰到一群人,他会带领他们回到自己的队伍,解决碰到的困难。李逵在后面的章节中,就是这么一个角色。
  五.李逵负荆请罪
  李逵和燕青从东京回梁山的途中,到了四柳村。由于他打扮的像个道人,当地庄主狄太公病急乱投医,认为李逵能够解除家里二十多岁闺女的邪崇。李逵得了便宜卖乖,说自己是罗真人弟子,专能捉鬼,不过要煮好一猪一羊祭祀神将。庄主安排妥当后,李逵大吃大喝。吃饱喝足后却想睡觉,被庄主提醒后,才去抓鬼。结果发现一个男子搂着一个女子在说话,他杀了男子,听女子说了原委后,又杀了女子。书中的写法是:“揪到床边,一斧砍下头来,把两个人头拴做一处,再提婆娘尸首和汉子身尸相并,李逵道:‘吃得饱,正没消食处。’就解下上半截衣裳,拿起双斧,看著两个死尸,一上一下,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。”这个情节即便安排到李逵身上也血腥。这么乱剁一气后,李逵笑道:“眼见这两个不得活了。”这种表现有些过,李逵是粗鲁,但不是傻。所以这个地方,我认同金圣叹的腰斩,实在是排座次之后,不,应该更早一些,呼延灼之流出现之后,《水浒传》精华已尽,好表达不是没有,而是很少了。李逵杀了人家的闺女,还训斥人家,并且让人家自己处理后事。接下来,“李逵睡到天明,跳将起来,对太公道:‘昨夜与你捉了鬼,你如何不谢?’太公只得收拾酒食相待,李逵、燕青吃了便行。”
  这样又到了一个大庄院,李逵强行进去,两个人随便吃喝了一些,住在了一间耳房。书中说“李逵当夜没些酒,在土炕子上翻来覆去睡不著,只听得太公太婆在里面哽哽咽咽的哭,李逵心焦,那双眼怎地得合。巴到天明”,这行为已经不再是李逵。接下来,人家告诉他是宋江抢了自己闺女。李逵答应替人家讨回闺女,回到梁山,砍倒了“替天行道”的大旗,要杀宋江。燕青说明了原委,宋江和李逵为是否抢人家闺女赌上了脑袋。结果,宋江和柴进陪同李逵一起到了刘太公家,刘太公一家都不认识,都说抢自家闺女不是他们。李逵输了脑袋,燕青给李逵出主意,李逵上演了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。这样宋江没有杀李逵,而是要他找到刘太公闺女,并杀了假冒自己的强人。当然,仍旧让燕青陪他去。费了些周折,他们找到了强人,救回了刘太公闺女。
  李逵故事还有一段是燕青打完泰山擂后,李逵到了寿张县,强行做了一回知县,并让人假装告状,他要断案。结果他判挨打者受罚,而奖励了打人者。这样的文字只能算是游戏,金圣叹删除它们,说明他确实还是有一定的鉴赏水平的。
  六.李逵之死
  李逵是最后活着受封的人之一,他是被宋江毒死的。按《水浒传》的说法,宋江喝了朝廷送的毒酒,觉得要是李逵知道自己的死因后,会起兵造反,替自己报仇。所以他叫来了李逵,把剩下的毒酒让他喝了。这种情节安排,作为故事当然没问题。可实际上,像他们那种情况,朝廷会有专人监管,宋江私下要李逵到他那,李逵想要离开属地找宋江。这样的事情是根本就不可能发生的。这些常识性错误,是好多作家在写自己不熟悉的生活时常犯的。所以真正伟大的作家是百科全书,一流作家只写自己熟悉的,而不入流的作家觉得故事都是人编的,什么都敢编,胡编了还觉得自己很厉害。
  七.金圣叹的评语及分析
  李逵在百回本的《水浒传》中的经历大体如上所述,下面我们看看金圣叹是如何点评李逵的:
  李逵是上上人物,写得真是一片天真烂漫到底。看他意思,便是山泊中一百七人,无一个入得他眼。《孟子》“富贵不能淫,贫贱不能移,威武不能屈”,正是他好批语。
  写李逵色色绝倒,真是化工肖物之笔。他都不必具论;只如李逵还有兄李达,便定然排行第二也,他却偏要一生自叫李大,直等急切中移名换姓时,反称作李二,谓之乖觉。试想他肚里,是何等没分晓。
  任是真正大豪杰好汉子,也还有时将银子买得他心肯。独有李逵,便银子也买他不得,须要等他自肯,真又是一样人。
  诸如此类,除了在总评,在有关李逵的章节,这样的评语还有很多。但李逵真有这么好吗?别的不说,我们就拿浔阳楼打歌女来说吧,那种事说实话只有恶棍才做得出。这和鲁智深有关的内容相对照,就更加表明李逵其实是一个不懂人性的东西。在“江州劫法场”里,李逵脱的赤条条的,手拿两把板斧,碰到谁杀谁。在白龙庙,他甚至连庙里的和尚都要杀。三打祝家庄,本来扈家庄已经和梁山达成了协议,并且扈家庄也把祝家庄老三捆绑了送梁山,可碰到了李逵。他不但杀了被抓的祝彪,还要杀扈成,亏得扈成逃得快,才保住了性命。可李逵还不罢手,杀进扈家庄,杀尽了扈家老小。金圣叹觉得这一切都是“天真烂漫”,但我们现在一般把这种行为称为“孩子气”,是任性而为的一种状态,是完全没有理智,纯粹由自己的好恶决定自己行动的表现。要是成人这样,我们就说他是一个反社会的人。而这样的人却能得到以金圣叹为代表的明清文人读者的喜爱,说明什么呢?只能说明这些人价值观的扭曲。而普遍的价值观扭曲的原因只有一个,那就是强势的、不合人性的教育。强势的教育,十年甚至几十年严苛的学习,那些玩意告诉他们怎么生活,可生活却处处和他们所学的不一样。他们想过符合本性的生活,但那些玩意告诉他们那是不对的。结果他们就变成了生活中完全遵守那些规则,但内心却一直在反抗那些规则的,具有分裂型性格的人。李逵那种想到什么就做什么的行为,恰好就契合了那群人由于压抑而变得极端的心理,李逵做了他们想做,却根本就不能做的事,这样才引起了他们强烈的共鸣,才有了他们那么夸张的喜欢。现在我们知道,教育他们的是朱熹注释的《四书五经》。《四书五经》本身没有问题,问题出在朱熹的注释上。朱熹本身其实是没有能力注释《四书五经》的,因为他资质最多也就中等,这样的人按道理是不能独自正确理解《四书五经》思想的。可他的注释不但流传了下来,还成了要做官就必须参加的考试的标准答案。一个低水平的东西成了标准,高水平的人要么屈服于这个低水平,要么跳出这个圈子。屈服了的,有两种情况,一种是知道它是胡扯,但为了达到做官的目的,必须掌握那种胡扯的东西。但他们自己很明白那些狗屁不过是狗屁,所以他们把那种考试的内容当成是“敲门砖”,在目的达到后,立刻把它们扔到他们该在的地方。这类人的代表有公安三袁、纪昀。特别是纪昀,在他的书中,一有机会就借助于鬼怪来损一下朱熹。这些人当然都是资质很高的人,可这些人的这样一种行为模式却很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文化,现在好多“鬼前说鬼话,人前说人话”而被称为聪明人的,其实就是这些人的“私淑弟子”。另一种是真心相信那些道理,一直用那些道理来要求自己的,结果由于他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东西,在现实中却根本就行不通,这样的矛盾不间断地刺激,他们的心理一般就会变得扭曲。点评《水浒传》的文人们基本上都是属于屈服了的,只不过李贽是属于把朱熹的注释当成敲门砖的,而金圣叹则是属于长期压抑从而心理扭曲了的。而扭曲了的心理看到的都是片面的,所以他的注释,真诚确实真诚,可失去了客观性。不过也因此让我们知道了理学对文化人的毒害来。而不屈服或者说想屈服却不懂如何屈服的(一根筋的人),只能选择跳出来,他们走不通或者不能走科考这条路,只能做别的事。元朝,由于汉人一般不能参加科举考试,所以受过教育的汉族文人们只能干别的事,结果他们把“元曲”弄成了名牌。而明清两朝,同样的一些高智商文人们,不能或者不愿适合那种低水平的考试标准,前者像吴敬梓、蒲松龄,后者像曹雪芹(他代言人的贾宝玉就一直看不起热衷于科举的人)。这些人不能通过考试走上仕途,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小说的创作中,这样就有了明清小说的横空出世,“明清小说”也就成为了我们民族文学的另一个品牌
声明: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,其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网址的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
返回顶部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