现在经济发展了,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。所以,许多中小学都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穿校服。
穿校服,其实不只是为了方便管理,而是为了让学生不要互相攀比。经济社会,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各不相同,难免有学生喜欢攀比,讲究穿名牌、高消费。
而我上小学时,学校对衣着没有要求。有时,老师在班里讲讲,要注意个人卫生,衣着要干净整洁。
上个世纪七十年代,农村人的生活还是非常贫穷的。一年忙活到头,能填饱肚子穿暖衣服,就相当不错了。至于衣着的质地样式,实在没有条件讲究,大家的都差不多:纯手工粗布衣服,纯手工缝制的布鞋。倘若有人穿一件细布衣服,或者皮底(其实是塑胶底)鞋,在班里是非常显眼的,那是相对富裕的人家才能穿的起。
现在纯棉的衣服不多,而且价钱偏贵一点,我就可以自豪的说:“我们小时候,里里外外都是纯棉衣服!”其实,在那个年代,巴不得有一件料子衣服呢!
衣服的样式,就更不讲究。农村没有裁缝,即使镇上或县城有,也很少有人舍得花钱。衣服是奶奶、妈妈或者姐姐在家裁剪,自己缝制。起初,还需要一针一线慢慢缝,单单缝一件衣服,有可能得花好几天时间。大概在我上三四年级时,我家买了一台缝纫机,缝衣服速度就快了许多,算是把母亲和姐姐从繁琐的针线活中解放出来一些。
自从有了缝纫机,人们的衣着从面料到样式,也渐渐迎来了新的变化。
家里裁剪的衣服,就不要指望衣服的式样有多好看,仅仅能穿而已:前后两大片,有点像古人穿的长袍那样,加上一个中式领子。拿着大人的衣服,比划着,估计着孩子的身高胖瘦,几剪刀下去,衣服就剪好了。所以,我们小时候穿的衣服,多数比较宽大,前襟后襟下端翘着,没有肩线,衣袖一体。上高中时,母亲常说:“现在衣服合身了,以前人穿的衣服,宽的像小案板,真不好看。”
那个年代的裤子呢,一律是黑色粗布,样式也和现在的不同,都是大腰裤,要系裤带。后来人们把裤腰改小了一点,侧面开口,订两三粒扣子。裤子前后片一样大,不分反正,这一次穿前面,下一次翻过来穿。裤子屁股处、膝盖处磨破了,就补一块。如果一条裤子穿久了,有可能两面都有补丁。衣服裤子都要做宽些,夏天单穿,冬天还要套在棉衣棉裤上,当外套穿。
后来,衣服样式开始变化:衣身变窄,衣服前襟后襟分开了,衣袖也单独裁剪,立领变成翻领。衣服前襟的下端,也有口袋,方便装手帕等小东西。裤子的样式也变了,前片小点,后片大一点,再也不能不分前后乱穿了。
至于衣服缝制的水平,差别也挺大的。有些人做的针线活有耐心,衣服的针脚细密、匀称、平整,孩子穿上还体面一些;有些人急躁粗心,缝衣服的针脚,大大小小,衣线歪歪扭扭,穿在身上皱皱巴巴,有时连孩子都觉得有些难为情,却又无可奈何。
那时家里孩子多,大概只有老大才有新衣服穿。老大穿过老二穿,老二穿过给老三穿……所以,孩子们的衣服,也难得有合身的,有的偏大,是哥哥姐姐们穿过的;有的已经长高了,衣服却很小很紧,像包粽子那样,紧紧地裹在身上,只能凑合着穿。
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。”衣服破了,缝缝补补,直到不能穿为止。其实,粗布衣服,穿过三五年,大概只能成破布片了,拿去做鞋子。
记忆中,每天晚上,在如豆的油灯下,母亲和姐姐永远在忙活:纺线、缠线、织布、纳鞋底、缝补衣服……即使聊天,手中的针线活不会停下来。
所以,我们上小学时期的衣着,真是落后贫穷的样子。老家地处黄土高原,塬上缺水,洗衣服很不方便。全村只有一个涝池,里面的水也是时多时少。夏天还好一些,人们经常去涝池洗衣服。冬天,池水结冰,洗衣服也困难。有人从涝池打水,回家后烧热洗,费工费时。也有人趁着大家从井里打水,拿几个盆子,直接坐在井边洗衣服。距村子十多里的汉村河有河水,也有地下泉水涌出,即使冬天也不结冰。可是要去一次也不容易。扛着衣服来回,还要走陡峭的坡路,加上洗衣服的时间,洗一次衣服大半天功夫就没有了。人们只好将要洗的衣服积攒起来,等到多一点再去。
正因为这样,一到冬天,有许多孩子穿的衣服,袖口、领口经常是脏兮兮。个别孩子,也许一个冬天也洗不了几次脸,模样接近流浪汉:除了脸蛋,手背、耳朵背后、甚至脖子上都黑黑的,头发乱蓬蓬,以至于长出虮子虱子……
天气暖和的时候,特别是夏天,卫生状况是最好的:衣服洗的干净,手脸经常洗。天气炎热之时,男生喜欢去涝池边捉蝌蚪、抓癞蛤蟆,也有背着大人偷偷去游泳、打水仗。
到了三四年级以后,随着洗衣粉、肥皂等洗涤用品的普及,个人卫生状况慢慢得到了改善。人们的衣服干净了许多,虱子虮子越来越少了,以至于渐渐没有了。
那个年代,作为女孩子,就是想拥有一件灯芯绒或洋布格子衣服。班里就有同学穿着,只觉得人家衣服好看,人也变漂亮了。如果有机会拍照,十有八九的女孩子都会穿一件格子上衣。
鞋子呢,都是手工缝制的。那时的妇女,一年四季都在忙碌,除了从早到晚干农活,做饭洗碗洗衣、打扫卫生、收拾东西、缝衣拆被、绣花织布,生孩子带孩子,照顾老人,永远有做不完的针线活。先不说纺线织布、做衣服要费多少工夫,单是做鞋子这一项,都够成天忙活的。孩子们脚上的布鞋,也许除了过年、走亲戚,十有八九都是前面有个破洞,鞋底早已磨破了。
布鞋的鞋面,如果能买得起,多用灯芯绒布,这样的鞋面好看,耐脏,而且耐穿;少数人用黑色粗布。年轻人喜欢穿方口布鞋,而老人家坚持穿圆口布鞋。棉鞋呢?一到三年级时,大多是老式的两片鞋。后来兴起了一种新式棉鞋,叫三片鞋,类似现在系鞋带的运动鞋,当然也是年轻人喜欢,先做先穿。
除了布鞋,还羡慕人家夏天有塑料凉鞋穿。如果女孩子有一双蛤蟆嘴凉鞋,在青砖铺就的走廊上、教室里,走起路来嘎嘎作响,可神气了!穿着塑料凉鞋,还可以不用脱鞋,就直接到水渠里、涝池边玩耍,不用担心石头瓦砾等杂物扎到脚。
我上小学时难得的幸运,大概就是穿上了自己喜欢的新凉鞋。上小学时,我曾经有过三双塑料凉鞋,都是父亲给我买的。第一双是咖啡色,是我问父母要的。也许是看见别的孩子有凉鞋穿,也想得到一双,我就坐在地上哭闹:“我要穿凉鞋,要那种蛤蟆嘴的!”第二双是草绿色,是父亲去西安办事,回家时主动给我买的。第三双呢,是学校搞活动,统一要求穿凉鞋。还是父亲做主,到县城给我买了一双黑色凉鞋,只是尺码大了许多,父亲说这样可以多穿一年,不浪费。到了第二年夏天,穿上去果然刚刚好。
下雨的时候,布鞋就很麻烦。泥泞的巷道,湿漉漉的校道,走不了几步,鞋子就湿透了。上课时,那种湿冷的感觉太难受,倒不如脱掉鞋子,光着脚丫子好点。母亲总是很细心,让我在布鞋外面套上一双大人已经不能穿的旧鞋子,这样到了学校,布鞋基本上不会湿。此时,最羡慕的就是穿雨鞋、黄胶鞋的人。可是,一个班里,有雨鞋、黄胶鞋的人,也不过三两个,绝大多数都穿布鞋。
现在,小孩子的衣服鞋子花样繁多,家长们都可以把孩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,特别可爱。可是,我们小的时候,总感觉有许多小孩子长的丑。现在想想,也许并不是孩子长的丑,而是衣着打扮决定了小孩的美丑。“三分长相,七分穿着。”现在小孩子的衣服好看了,小孩子当然也漂亮,他们的自信心也是满满的!而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,多数孩子都是胆小如鼠,见人就躲躲闪闪,看到陌生人,甚至连话都不敢说,缺乏自信,总是没有见过世面的样子。
前几天,看到一位文友朋友圈的生活感悟:“别说老一辈人俭朴到有点吝啬,也别说现在的孩子不知珍惜,其实人性都是一样的,经历不同而已。对所有物质财富,得到的越难,越珍惜。若亲自动手,用辛苦和汗水换来的,更珍惜。”深以为然。
可见,不同的成长环境,不同的生活经历,塑造出不同个性的孩子。
二〇二四年一月三十一日星期三
那个年代的衣着-太阳集团tyc5997
声明:本网站收录的所有文章与图片资源均来自于互联网,其古天乐代言太阳集团网址的版权均归原作者及其网站所有。